HOOOS

那些年,我踩过的翻译雷区:从中式英语到机器翻译的奇葩经历

0 221 资深译者老王 翻译翻译技巧翻译平台机器翻译语言学习
Apple

大家好,我是老王,一个在翻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。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这些年在各种翻译平台上遇到的那些“奇葩”经历,那些让我哭笑不得、却又不得不吸取教训的翻译“雷区”。

首先,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式英语。这可是翻译新手们的大敌!很多初学者,习惯性地将中文的语法结构直接套用到英语里,结果就产生了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句子。比如,我曾经在某个平台上看到过这样的翻译:"The meeting is very important, everybody must to attend." 这句翻译,语法错误不说,还透着一股浓浓的中文味儿,让人感觉很别扭。正确的翻译应该是:"The meeting is very important, and everyone must attend." 或者更简洁的:"Attendance at this important meeting is mandatory."

除了中式英语,我还遇到过不少因为对目标语言文化理解不足而导致的翻译错误。有一次,我翻译一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,其中有一句:"家家户户都贴春联,喜气洋洋"。我一开始直接翻译成:"Every household pastes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, happy and joyful." 虽然语法正确,但表达却显得有些生硬,缺乏文化韵味。后来我改成了:"Every household decorates their homes with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, creating a festive atmosphere." 这样就更加贴切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,也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。

当然,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日益发展,我也开始尝试使用一些机器翻译工具。不得不说,机器翻译的效率确实很高,但其准确性和流畅性仍然有待提高。我曾经用机器翻译工具翻译一篇技术文档,结果翻译出来的句子不仅不通顺,而且还出现了不少技术性错误。这让我深刻意识到,机器翻译只能作为辅助工具,不能完全依赖它,人工校对和润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。

还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经历,例如,我曾经在某个平台上看到一个用户将“打酱油”翻译成“beat soy sauce”,这简直让人无法直视!还有人将“吃灰”翻译成“eat ash”,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差异的体现呢?

这些经历让我明白,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语转换,更需要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、表达习惯有深入的理解。只有这样,才能避免那些低级错误,才能创作出真正高质量的译文。

除了平台上的翻译,我还参与过一些大型项目的翻译工作,例如,游戏翻译、电影字幕翻译等等。这些项目对翻译的准确性、流畅性以及文化适应性要求更高。在这些项目中,我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,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翻译工作的挑战和乐趣。

最后,我想说的是,翻译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艺术。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,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技能,才能在翻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希望我的这些经历能够给各位翻译爱好者们带来一些启发,也欢迎大家分享你们的翻译故事和经验!

P.S. 大家在翻译过程中,有没有遇到过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“雷区”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!

点评评价

captcha
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