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OOS

微服务架构中,如何实现服务间的最终一致性?Saga与TCC模式详解

0 7 架构小匠 微服务最终一致性分布式事务
Apple

在微服务架构中,如何实现服务间的最终一致性?这确实是许多开发者和架构师面临的共同挑战。传统的单体应用中,我们习惯于依赖数据库的 ACID 事务来保证数据一致性。但微服务将业务拆分成独立的、自治的服务,每个服务可能拥有自己的数据库,这时跨服务的强一致性事务(例如两阶段提交 2PC)会带来性能瓶颈、可用性下降以及系统复杂性增加等问题,与微服务的核心理念相悖。

因此,微服务架构通常会采用“最终一致性”(Eventual Consistency)模型。这意味着系统中的数据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达到一致状态,而不是立即一致。虽然牺牲了即时一致性,但换来了更高的可用性、伸缩性和性能。

要实现服务间的最终一致性,有几种常用的分布式事务模式,其中 Saga 模式和 TCC 模式是两种非常经典的解决方案。

1. Saga 模式

Saga 模式是一系列本地事务的序列,其中每个本地事务更新自己的数据库,并发布一个事件,触发下一个 Saga 参与者中的下一个本地事务。如果 Saga 中的任何一个本地事务失败,Saga 会通过执行补偿事务来回滚之前所有已完成的事务。

工作原理:

Saga 模式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:

  • 编排(Choreography)
    • 没有中央协调器。
    • 每个服务监听其他服务发出的事件,并执行自己的本地事务,然后发布新的事件。
    • 优点:去中心化、松耦合。
    • 缺点:流程复杂时难以追踪和管理,尤其是在需要补偿时。
  • 协调(Orchestration)
    • 有一个中央协调器(Saga Orchestrator)。
    • 协调器负责管理 Saga 的整个流程,它向每个参与服务发送命令,并根据服务的响应决定下一步操作。
    • 优点:流程清晰、易于管理和监控。
    • 缺点:协调器可能成为单点故障或性能瓶颈(可以通过高可用部署解决)。

示例(以在线订单创建为例,编排模式):

  1. 订单服务:创建订单(本地事务),并将订单状态设置为“待支付”。发布 OrderCreatedEvent 事件。
  2. 库存服务:监听 OrderCreatedEvent,扣减商品库存(本地事务)。如果成功,发布 InventoryDeductedEvent 事件;如果失败,发布 InventoryDeductionFailedEvent 事件。
  3. 支付服务:监听 InventoryDeductedEvent,处理支付(本地事务)。如果成功,发布 PaymentProcessedEvent 事件;如果失败,发布 PaymentFailedEvent 事件。
  4. 订单服务
    • 监听 PaymentProcessedEvent,将订单状态更新为“已支付”。
    • 监听 PaymentFailedEvent,将订单状态更新为“支付失败”,并发布 OrderPaymentFailedEvent 事件。
  5. 库存服务:监听 OrderPaymentFailedEventInventoryDeductionFailedEvent,增加回滚库存(补偿事务)。

优缺点:

  • 优点
    • 避免了分布式事务的性能和可用性问题。
    • 服务间解耦,提高了系统伸缩性。
    • 事务粒度更细,更容易理解业务流程。
  • 缺点
    • 实现复杂性较高,特别是补偿逻辑的设计和管理。
    • 不提供 ACID 的隔离性,可能出现脏读(需要应用层处理)。
    • 最终一致性,可能存在短时间内的不一致状态。

2. TCC 模式(Try-Confirm-Cancel)

TCC 模式是一种服务层面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,它将一个完整的业务逻辑分解为三个操作:Try、Confirm 和 Cancel。

  • Try 阶段:尝试执行业务,完成所有业务检查,预留必要的业务资源。这个阶段的操作必须是幂等的。
  • Confirm 阶段:确认执行业务,真正提交业务操作,不进行任何业务检查,只使用 Try 阶段预留的资源。
  • Cancel 阶段:取消执行业务,释放 Try 阶段预留的业务资源。

工作原理:

当一个全局事务开始时,协调器会依次调用所有参与者的 Try 方法。

  • 如果所有参与者的 Try 方法都成功,协调器会调用所有参与者的 Confirm 方法,完成整个事务。
  • 如果任何一个参与者的 Try 方法失败,协调器会调用所有已成功 Try 的参与者的 Cancel 方法,回滚整个事务。

示例(以在线订单创建为例):

  1. 全局事务协调器:启动一个订单创建事务。
  2. 订单服务(Try)
    • 创建一个待确认的订单,预留订单号。
    • 确认阶段(Confirm):将订单状态设为“已支付”。
    • 取消阶段(Cancel):删除待确认订单。
  3. 库存服务(Try)
    • 检查库存是否充足,预留库存量(冻结)。
    • 确认阶段(Confirm):扣减预留库存。
    • 取消阶段(Cancel):释放预留库存。
  4. 支付服务(Try)
    • 检查用户账户余额,预留支付金额(冻结)。
    • 确认阶段(Confirm):从用户账户扣款。
    • 取消阶段(Cancel):释放预留金额。

如果所有服务的 Try 都成功,协调器会调用它们的 Confirm。如果有任何一个 Try 失败,协调器会调用所有已成功的 Try 服务的 Cancel。

优缺点:

  • 优点
    • 提供了比 Saga 更强的隔离性,在 Try 阶段就预留了资源,避免了资源的竞争。
    • 强一致性事务的变种,对业务侵入较小。
    • 事务的隔离级别可以由应用层面控制。
  • 缺点
    • 业务逻辑需要实现 Try/Confirm/Cancel 三个接口,代码侵入性较高。
    • 资源预留和释放的逻辑复杂,增加了开发难度。
    • 对中间件(如消息队列)的可靠性要求较高。
    • 仍存在协调器单点故障的风险(需高可用部署)。

Saga 与 TCC 模式对比

特性 Saga 模式 TCC 模式
隔离性 差,只保证最终一致性,可能出现脏读等情况。 较好,Try 阶段会预留资源,避免资源冲突。
侵入性 较低,主要通过事件驱动解耦。 较高,业务代码需要实现 Try/Confirm/Cancel 三个操作。
复杂度 补偿逻辑设计复杂,链条长时难以管理。 Try/Confirm/Cancel 逻辑本身复杂,需要严谨设计。
适用场景 业务流程长、跨多个服务、对实时一致性要求不高、允许一定脏读。 业务流程相对短、对一致性要求较高、需要资源预留。
回滚方式 补偿事务。 Cancel 阶段释放资源。
性能 异步处理,性能较高。 同步或异步,取决于实现,但通常资源预留会有开销。

总结与选择建议

  • Saga 模式 更适合那些对实时一致性要求不高、业务流程较长、涉及服务较多,并且允许数据在短时间内不一致的场景。例如,电商的订单创建、供应链管理等。其核心思想是事件驱动和补偿。
  • TCC 模式 更适合那些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,且业务操作可以明确地分为预留、确认和取消三个阶段的场景。例如,金融行业的转账、账户冻结等。它的侵入性相对较高,但提供了更好的隔离性。

在实际应用中,还需要考虑幂等性(重复执行不影响结果)、防悬挂(Cancel 先于 Try 执行)和空回滚(Cancel 在 Try 失败后执行但 Try 没有任何操作)等问题,以确保分布式事务的健壮性。

最终一致性是微服务架构中的一个权衡与取舍,理解并选择合适的模式是构建健壮分布式系统的关键。没有银弹,最好的方案是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、对数据一致性、性能、可用性的要求以及团队的技术栈和开发能力来综合评估。

点评评价

captcha
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