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OOS

如何用“过程式肯定”点燃孩子的内在驱动力?

0 5 成长路上的同行者 内在驱动力学习兴趣育儿
Apple

当孩子拿到一个好成绩,或者完成一幅漂亮的画作时,我们作为家长,通常会第一时间说:“你真棒!”“做得太好了!”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鼓励方式。然而,我一直在思考,这种基于结果的表扬,真的能激发孩子长期的内在驱动力吗?

和许多家长一样,我曾经也为孩子“要不要学更多才艺”、“成绩排名会不会落后”而焦虑。但我很快意识到,如果孩子的所有努力都只是为了换取父母的赞扬、老师的肯定,或者一个好分数,那么当这些外在刺激消失时,他们的动力也很容易随之枯竭。死记硬背、为了考试而学习,培养出来的孩子,或许能应对眼前的应试挑战,但却很难拥有真正的创新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,这正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。

那么,如何才能真正点燃孩子内心深处的那团火,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、探索世界呢?我最近在阅读一些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籍时,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:重新审视我们给孩子的“肯定”和“鼓励”方式。

传统的表扬方式,比如“你真聪明!”“你是个天才!”,通常是针对孩子的特质或结果。这种赞美方式,短期内可能让孩子感到满足,但长期来看,却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:

  1. 让孩子陷入“固定型思维”: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聪明是天生的,那么当他们遇到挑战或失败时,会更容易归因于“我不够聪明”,从而产生挫败感,害怕尝试新的事物,以免暴露“不聪明”的一面。他们会避免那些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,因为努力似乎意味着他们不够优秀。
  2. 降低抗挫能力: 一旦习惯了成功的赞美,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就会降低。他们可能会为了维持“聪明”的形象而撒谎,或者干脆放弃。
  3. 弱化内在动机: 当所有努力都指向获取表扬时,孩子会渐渐失去对学习本身的兴趣,将学习视为一种“表演”而非“探索”。

那么,什么才是更有效的肯定和鼓励呢?心理学家卡罗尔·德韦克提出的“成长型思维”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。我们应该将鼓励的重点,从结果和特质转向过程和努力

以下是一些具体实践的方法,我称之为“过程式肯定”:

  1.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:

    • 取代:“你真聪明,得了满分!”
    • 改为:“看到你为了这次考试,每天晚上都坚持复习,即使遇到难题也没有放弃,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太棒了!你的付出得到了回报。”
    • 核心: 让孩子明白,成功是努力和策略的结果,而不是天赋的馈赠。这会鼓励他们在未来面对挑战时,更愿意投入努力。
  2. 肯定孩子的策略和方法:

    • 取代:“这幅画画得真漂亮!”
    • 改为:“你为了让画面更有层次感,尝试了不同的颜色搭配,还用了这种特别的笔触,这些想法非常独特,让画面变得很有趣。”
    • 核心: 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。当孩子知道他们的思考过程是被关注和认可的,他们会更有信心去探索和创新。
  3. 肯定孩子的进步和成长:

    • 取代:“这次比上次考得好多了!”
    • 改为:“我注意到你在数学应用题方面比之前更有耐心了,即使题目复杂也能一步步分析,并且找到了解决办法,这说明你又掌握了一种新技能!”
    • 核心: 关注孩子自身的成长轨迹,而不是与其他人的比较。这有助于孩子建立自我效能感,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提升的。
  4. 肯定孩子面对困难时的态度:

    • 取代:当孩子遇到难题卡壳时,直接给答案或说“别灰心”。
    • 改为:“我知道这道题很难,但你没有马上放弃,还在尝试用不同的思路去理解它。这种不畏难的精神本身就非常可贵,我们一起来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?”
    • 核心: 困难是学习的常态。肯定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韧性,能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应对模式。
  5. 提供具体的、描述性的反馈:

    • 避免笼统的“很好”、“不错”。
    • 多用“我看到/我注意到你……”“你做到了……”“这让我觉得……”等句式,详细描述孩子的行为和这些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。

通过这种“过程式肯定”,我们不仅仅是在表扬孩子的某个结果,更是在引导他们关注自身的成长过程,认可他们的努力和付出。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更能让他们明白: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、探索和成长的过程,而这个过程远比一个完美的结果更有价值。

当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,体验到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,他们就不再需要外在的奖励或表扬来推动自己。那时候,好奇心将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,内在驱动力将成为他们最持久的燃料,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。这才是我们作为家长,能给孩子最好的“教育馈赠”。

让我们一起努力,做孩子成长路上的“过程观察者”和“努力肯定者”吧!

点评评价

captcha
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