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式布鲁姆教学法对中国大学生学习表现的影响:一次基于问卷调查的探索
布鲁姆教学法,作为一种源于美国、强调认知目标的教学方法,近年来逐渐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关注。它以布鲁姆的认知领域分类为基础,将学习目标划分为记忆、理解、应用、分析、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,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然而,这种舶来品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?其对中国大学生的学习表现究竟有何影响?带着这些疑问,我们开展了一次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。
研究方法:
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,共发放问卷300份,回收有效问卷285份,样本涵盖了某市重点大学不同专业、不同年级的大学生。问卷内容主要包括:
- 学生对美式布鲁姆教学法的认知程度: 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了解情况,包括其核心概念、六个层次的含义等。
-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布鲁姆教学法相关活动的体验: 例如,在不同认知层次的活动中,学生的参与度、感受、以及遇到的困难等。
- 学生对自身学习表现的评价: 包括学习效率、学习兴趣、知识掌握程度等,并进一步分析这些指标与布鲁姆教学法应用之间的关联性。
- 学生对该教学法的建议和意见: 收集学生对改进该教学法的宝贵意见。
研究结果:
问卷调查结果显示,多数学生对美式布鲁姆教学法及其六个认知层次有一定的了解,但对更高层次(分析、评价、创造)的理解相对较浅。在课堂活动中,学生普遍认为低层次活动(记忆、理解、应用)更容易参与,而高层次活动则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和支持。
在学习表现方面,结果表明,经历过美式布鲁姆教学法的学生,其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愿普遍高于未经历该教学法的学生。然而,在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上,差异并不显著。这可能与教师在课堂上对高阶认知目标的引导不足有关。
部分学生在问卷中反馈,美式布鲁姆教学法虽然强调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,但在实际应用中,由于课堂时间有限,以及学生自身学习习惯的影响,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。一些学生认为,该教学法更适合小班教学,而在大班教学中,教师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。
结论与讨论:
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美式布鲁姆教学法对中国大学生学习表现的影响。结果显示,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,但其在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方面,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。
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- 改进教学方法: 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布鲁姆教学法的六个认知层次。
- 加强教师培训: 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,提高他们运用布鲁姆教学法的能力。
- 结合中国国情: 将美式布鲁姆教学法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,探索更适合中国大学生的教学模式。
总而言之,美式布鲁姆教学法并非万能药,其在中国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。只有在充分考虑中国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环境的基础上,才能更好地发挥该教学法的优势,促进中国大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参考文献: (此处应列出相关参考文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