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OOS

手机广告泛滥?教你揪出“幕后黑手”并彻底阻止!

0 6 数码探索者 手机隐私广告骚扰App权限
Apple

你好!是不是觉得手机上时不时弹出的各种奇怪广告特别烦人,而且总感觉自己的信息好像被哪个App“偷窥”了?你这种怀疑非常合理,很多免费工具类App确实可能在后台收集用户数据,并以此来推送“精准”广告,甚至是为了将用户数据出售给第三方。作为一名经常折腾手机的普通用户,我也有过类似的困扰,也尝试过一些方法,下面就跟你分享一下我的经验,希望能帮到你揪出“幕后黑手”并彻底阻止它们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
首先,我们要理解这些免费App的运作模式。开发一款App需要成本,但如果免费提供给用户,那它就必须找到其他的盈利方式。除了应用内购买,最常见的模式就是广告变现和数据变现。

  1. 广告变现:App会接入广告平台SDK,这些SDK可能会获取你的设备信息、应用使用情况、地理位置等,以便推送“更相关”的广告。
  2. 数据变现:更隐蔽的方式是,一些App会收集用户的行为习惯、兴趣偏好等数据,然后将这些“用户画像”出售给第三方公司,这些公司再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精准营销。

所以,你收到的“精准”广告,很可能就是你的数据被某些App利用的结果。

如何揪出是哪个App在“作祟”?

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,因为很多广告推送都很隐蔽,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判断:

方法一:检查通知历史记录(Android)

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。当你收到广告推送时,不要急着清除,而是:

  1. 长按广告通知:通常会显示是哪个App发送的这条通知。
  2. 进入通知管理:点击通知弹窗或长按后出现的设置图标,可以直接跳转到该App的通知设置界面。在这里,你可以看到该App发送的通知类别,并选择性地关闭。

如果你错过了查看,可以在手机的设置中查找通知历史记录:

  • Android手机:通常在“设置” > “通知” > “通知历史记录”或类似路径下(不同品牌手机路径略有差异)。打开通知历史记录后,可以看到过去一段时间内所有App发送的通知,包括那些被你划掉的广告。仔细查看这些记录,就能发现是哪个App在频繁推送广告。

方法二:检查App权限管理

有些App可能通过“在其他应用上层显示”或“悬浮窗权限”来强行弹出广告,或者通过其他权限收集你的数据。

  1. 排查可疑App:回想一下,你最近安装了哪些免费工具类App?尤其是那些功能单一、却要求一堆不相关权限的。
  2. 进入权限管理
    • Android:前往“设置” > “应用和通知”(或“应用管理”)> 找到可疑App > “权限”或“特殊应用权限”。
    • 重点检查权限
      • 悬浮窗权限/在其他应用上层显示:这个权限是广告弹窗的常见“帮凶”。
      • 读写存储/照片/文件:可能用于读取你的文件信息。
      • 位置信息:用于推送基于地理位置的广告。
      • 麦克风/摄像头:虽然少见,但要警惕。
      • 短信/通话记录:用于读取你的通讯信息。
  3. 关闭不必要的权限:如果某个免费工具App的功能完全不需要某项权限,直接关闭它。

方法三:观察App后台活动和耗电量

一些频繁推送广告或偷偷收集数据的App,可能会在后台保持活跃,从而导致额外的耗电和数据消耗。

  1. 查看耗电排行榜:前往“设置” > “电池” > “耗电排行”或“电池用量”。观察哪些App在后台消耗了大量电量,尤其是那些你很少使用却很耗电的App。
  2. 查看数据使用情况:前往“设置” > “移动网络”或“流量管理” > “应用流量使用情况”。检查哪些App在后台消耗了大量移动数据。

方法四:回忆广告出现的时间点

留意广告弹出的规律:

  • 是不是每次打开某个特定App后就会出现?
  • 是不是在手机息屏一段时间后,解锁屏幕就会弹出?
  • 是不是某个App在后台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才弹出?
    这些都能帮助你缩小排查范围。

如何彻底阻止它们?

找到可疑App后,接下来就是采取行动:

  1. 针对性关闭通知:如果通过方法一确认了是哪个App在推送广告,直接进入该App的通知设置,关闭所有不必要的通知。有些App会有“推广通知”或“营销通知”类别,直接关闭即可。
  2. 撤销不必要权限:通过方法二,撤销可疑App的所有不必要的敏感权限,特别是“悬浮窗权限”。
  3. 限制后台活动:在App信息页面,可以尝试限制App的后台运行、后台数据使用,甚至选择“强制停止”(但这通常是临时的)。
  4. 卸载可疑App:如果某个App即使关闭了权限和通知依然“死性不改”,或者功能不重要,最彻底的办法就是直接卸载它!这是根除问题的最佳方式。
  5. 安装来源选择:今后安装App时,尽量选择官方应用商店(如华为应用市场、小米应用商店、应用宝、App Store等),并仔细查看App的评价和权限说明。对于不知名的第三方应用,务必谨慎。
  6. 开启手机自带的隐私保护功能:许多手机系统(如MIUI、鸿蒙OS、iOS等)都内置了隐私保护和权限管理工具,可以定期检查和优化。例如,小米手机的“智能识别空置App”,华为手机的“纯净模式”等。
  7. 谨慎授予“个性化推荐”或“广告推荐”权限:在一些App首次启动或在设置中,会询问你是否同意“个性化推荐”或“个性化广告”,建议直接拒绝。

保护个人隐私需要我们提高警惕。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你摆脱那些恼人的广告,让你的手机使用体验更加清净!

点评评价

captcha
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