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您描述的,孩子上课、写作业都容易分心,需要一直催促,这真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烦恼!我家里孩子以前也是这样,刚开始我也特别着急,觉得是不是孩子不爱学习,后来慢慢摸索出一些小方法,发现只要用对了方法,引导到位,孩子还是能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的,而且也能变得更主动。
下面我总结了几点比较简单易行,而且效果不错的经验,希望能帮到您:
1. 打造一个“学习专属区”
- 环境是第一步: 孩子的学习环境对注意力影响特别大。试着给孩子划定一个相对安静、整洁、固定的学习区域,哪怕只是书桌前的一小块地方。确保这个区域没有电视、玩具等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物品。我把孩子的书桌收拾得干干净净,只放学习必需品,其他东西都收起来。
- 光线要充足: 明亮但不刺眼的光线能让人保持清醒,减少视觉疲劳,自然也就更容易集中精神。
2. “番茄工作法”的儿童版:化整为零
- 短时高效最关键: 小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有限的,让他们长时间保持专注很难。我们可以借鉴“番茄工作法”的原理,把学习任务切分成一个个小“番茄时间”。比如,让孩子先专注学习15-20分钟(根据孩子年龄和专注力情况调整),然后休息5分钟。休息时间可以喝水、上厕所、远眺,但不玩电子产品或进行激烈活动。
- 视觉提醒: 可以用一个可爱的沙漏或者定时器来帮助孩子可视化这个时间段,告诉他“沙漏漏完了就可以休息啦!”这样孩子会觉得有盼头,更容易坚持。我发现孩子很喜欢看着沙漏一点点流逝,好像在和时间赛跑一样。
3. 把“被动催促”变为“主动管理”
- 制定“学习契约”: 别总想着“我让你去学习”,而是和孩子一起商量,让他参与制定学习计划。比如,每天什么时间段学习,先做哪个科目,做多久。当孩子觉得这是他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,而不是被强迫时,执行的意愿会大大增强。
- 任务拆解与可视化: 把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,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打个勾。比如,写完语文作业打个勾,完成数学练习打个勾。这种即时反馈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,产生“我做到了”的成就感,从而获得内在驱动力。可以准备一个漂亮的“任务完成表”。
- 提前准备: 在开始学习前,提醒孩子把所有需要用到的课本、文具都准备好,避免学到一半起身去找东西,打断注意力。
4. 鼓励和正面强化是“催化剂”
- 具体地表扬: 当孩子表现出专注或者主动学习时,一定要及时、具体地表扬。不要只说“你真棒”,而是说“宝贝,你今天写作业的时候没有乱动,特别专注,妈妈为你感到骄傲!”或者“你主动把课本拿出来预习,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!”
- 奖励与激励: 可以设置一些非物质奖励,比如完成一周的学习任务,周末可以一起去公园玩,或者多讲一个睡前故事。这些小奖励能让孩子把学习和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。
5. 身体活动和充足睡眠不可少
- 动起来: 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帮助孩子释放多余精力,也能提高大脑的专注力。每天保证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,让孩子跑跑跳跳,消耗掉一部分体力,晚上学习的时候反而更能坐得住。
- 睡得好才能学得好: 保证孩子有充足、规律的睡眠,大脑才能得到充分休息。一个疲惫的大脑是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的。
最重要的,还是您的耐心和陪伴。孩子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改变的,我们需要一点点引导,一点点坚持。当您看到孩子一点点进步的时候,那种喜悦感会是最好的回报!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