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OOS

孩子总说“我不会,太难了”?这样引导,帮他告别学习“逃避”

0 8 小橡果妈妈 儿童教育学习方法成长型思维
Apple

看到您家孩子写作业时的表现,我非常理解您的感受。作为家长,我们常常会遇到孩子说“我不会,太难了”的时候,尤其在耐心讲解后,孩子还是重复这句话,真的会让人既心疼又怀疑,是不是在故意逃避?

其实,孩子说“我不会”时,背后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原因,不完全是简单的“偷懒”或“故意逃避”。这更像是一个求救信号,或者说,是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一种本能反应。了解这些,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他们。

孩子说“我不会”的几种可能原因:

  1. 真的不会,但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: 题目可能真的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,或者他们理解了概念,但应用到新情境中就卡壳了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可能缺乏分解问题、逐步解决的策略。
  2. 害怕失败,缺乏自信: 担心做错被批评,或者觉得自己“笨”,从而选择逃避。这种“习得性无助”是很多孩子不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原因。
  3. 寻求关注: 发现说“我不会”能引起家长的注意,哪怕是批评,也比被忽视好。
  4. 任务过重,感到疲惫: 学习任务量大,或者精神不佳时,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。
  5. 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: 不知道从何入手,大脑一片空白,于是就放弃了。

您给孩子讲了一遍,他还是说“我不会”,可能就是因为您直接给了答案或方法,却没有赋能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他可能听懂了,但没有内化成自己的解决流程。

如何引导孩子从“我不会”到“我试试看”?

这里有一些策略,希望能帮到您:

  1. 调整你的角色:从“解题者”到“引导者”。
    当孩子说“我不会”时,不要急于直接告诉他答案或解题步骤。这剥夺了他们思考的机会。

    • 提问代替告知: “这道题你读懂了吗?哪个词你不太明白?”“根据题目,我们已知什么信息?”“我们想求的是什么?”“之前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?”
    • 分解问题: 把一道大题拆分成几个小问题。例如,数学题可以先画图理解,再列式,再计算。语文题可以先找中心句,再写分段大意。
  2. 培养“成长型思维”:强调努力和过程,而非结果。
    很多孩子害怕失败是因为觉得“能力是固定的”,做不好就是自己笨。我们要帮助他们建立“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”的信念。

    • 肯定努力: “虽然这道题很难,但你坚持读了两遍,真棒!”“你看,虽然没做对,但你用了这个新方法,进步很大!”
    • 弱化分数,强调学习本身: 让他明白,做错题是学习的机会,而不是失败的证据。
  3. 教授具体的“问题解决策略”。
    孩子之所以“不会”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知道“如何会”。

    • “三步走”策略:
      1. 圈画关键词: 培养他们审题的习惯。
      2. 回忆相关知识点: “这道题用到的是我们学过的哪个知识点?”
      3. 尝试第一步: 哪怕只写出公式,哪怕只是画个图,迈出第一步就能降低心理门槛。
    • “允许犯错”的安全空间: 告诉孩子,你可以尝试,错了没关系,我们一起分析错在哪里。
  4. 给予孩子“自我效能感”: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。
    成功的经验是最好的老师。从他能做到的地方入手。

    • 从简单题开始: 先让他做几道比较容易的题,建立自信。
    • “最小进步原则”: 即使是做了其中一小步,也要及时肯定。“你看,你已经自己列出了算式,只差计算了,很棒!”
    • 让他讲解给你听: 当他终于解出一道题时,让他给你讲讲思路。这不仅能巩固知识,更能增强他的成就感和表达能力。
  5. 营造专注、低压力的学习环境。

    • 固定学习时间与地点: 减少环境中的干扰。
    • 适当休息: 番茄工作法(25分钟学习,5分钟休息)对很多孩子都很有效。
    • 情绪支持: 当孩子感到沮丧时,先共情他的情绪:“我知道这道题让你很烦躁,没关系,我们一起想想办法。”而不是直接说“别烦了,快做!”
  6. 耐心和坚持: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
    改变一个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。孩子可能会反复,但您的坚持和正确的引导会逐渐塑造他们的学习态度。

记住,您的孩子不是故意“为难”您,他只是在用他现有的方式处理困难。当我们能理解并用更科学的方法去引导时,就能帮助他们建立起面对挑战的勇气和能力。加油!

点评评价

captcha
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