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!看到你的多肉出现这些症状,别太担心,这确实是多肉植物养护中很常见的问题。底部的叶子发黄、变软、一碰就掉,往往暗示着植物在向我们“求救”。你已经尝试减少浇水,但没有改善,这说明问题可能不在简单的“水多水少”上,或者说,已经引起了更深层的问题。
我们来一步步排查一下,看看你家多肉究竟怎么了:
1. 最常见的元凶:积水烂根
虽然你减少了浇水,但如果之前有长时间的积水或者盆土透气性太差,根系可能已经受伤甚至腐烂了。烂根是多肉植物死亡的首要原因。
- 症状表现: 除了底部叶片发黄变软脱落,严重时整个植株可能变得黯淡无光,没有生机,甚至茎干发黑、发臭。
- 排查方法:
- 检查盆土: 用手感受一下盆土,是否长期潮湿?特别是底部。
- 脱盆检查: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。小心地将多肉从花盆中取出,抖掉大部分旧土,仔细检查根系。健康的根系应该是白色或淡黄色、粗壮有弹性的。如果看到根系发黑、变软、腐烂,或者有腐败的异味,那基本就是烂根了。
2. 正常的生理代谢(老叶自然消耗)
多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,底部的老叶片会逐渐消耗养分,然后干枯脱落,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。
- 症状表现: 正常的老叶消耗通常是逐渐干瘪、变薄,颜色可能从绿变黄,然后彻底干枯,而不是软烂,并且植株整体状态良好,顶端有新叶生长。
- 排查方法: 观察植株顶部,是否有健康的新叶持续生长?脱落的叶片是干枯还是软烂?如果是干枯,且新叶健康,那可能只是正常代谢。但你描述的是“发黄变软,一碰就掉”,这更偏向于异常情况。
3. 环境不适或光照不足
长时间处于阴暗潮湿、不通风的环境,或者光照严重不足,都可能导致多肉植物生长不良,出现底部叶片发软、黄化。
- 症状表现: 植株徒长(茎干拉长、叶片稀疏),颜色变淡,整体不精神。
- 排查方法: 回想一下你家多肉的摆放位置,是否通风良好?能否接受充足的散射光?
4. 介质(土壤)问题
如果你的盆土黏性太重、排水透气性差,即使浇水不多,也容易造成根部闷湿。
- 排查方法: 如果你购买的多肉是商家自带的土,或者自己配的土颗粒物含量低,就可能存在这个问题。
那么,你现在应该怎么做?
基于你目前的描述,我强烈建议你先进行“脱盆检查”,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一步。
脱盆检查根系:
- 小心取出多肉,抖掉旧土。
- 检查根系。如果发现有烂根,用消毒过的剪刀(用酒精擦拭)将腐烂、发黑、空心、发软的根系全部剪掉,直到露出健康的白色根组织。
- 剪根后,可以在伤口处涂抹多菌灵或硫磺粉(如果没有,晾干也可以),然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伤口,通常需要3-7天,直到伤口干燥愈合。
更换新的盆土(介质):
- 无论根系是否腐烂,都建议更换新的、排水透气性更好的介质。多肉植物的土壤配比一般建议颗粒土(如鹿沼土、赤玉土、火山石、轻石)占60%-80%,泥炭土等有机质占20%-40%。
- 花盆也要选择底部有排水孔、透气性好的,陶盆或红陶盆是很好的选择。
重新上盆与后期养护:
- 待多肉根系伤口晾干后,将其重新种入新土中。
- 上盆后不要立即浇水! 放置在通风良好、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,等待3-7天,让植物适应新环境,同时也能促进新根生长。
- 首次浇水: 待上盆一周左右后,再少量浇水,观察盆土干湿情况,等盆土彻底干透后再浇下一次水。宁干勿湿是多肉养护的黄金法则。
- 增加通风: 确保养护环境通风良好,尤其是在浇水后。
- 充足光照: 逐渐增加光照,但避免烈日暴晒,特别是刚恢复期的多肉。
关于施肥:
在多肉植物出现问题时,不建议立即施肥。因为植物生病时消化吸收能力差,施肥反而可能加重根系负担,甚至造成肥害。只有当植物恢复健康,并进入正常生长季时,才能考虑薄肥勤施。
总结:
你描述的症状很可能是由过度潮湿导致的根系问题。通过“脱盆检查根系—修剪烂根—晾根—更换新土—合理浇水”这一套流程,你的多肉很有可能能够重新焕发生机。多肉植物生命力很顽强,只要及时处理,通常都能救活的!
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到你的多肉,祝它早日康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