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浇水三年功”,养多肉,浇水绝对是绕不开的大难题。很多新手朋友,要么一浇就烂根,要么干旱到缩水,浇水简直成了养多肉路上的“拦路虎”。别慌!今天我就来手把手教你,彻底搞懂多肉浇水那些事儿,让你也能成为浇水高手,养出肥嘟嘟的多肉!
为什么要重视多肉浇水?
你可能会觉得,浇水嘛,不就是给植物喝水?有那么复杂吗?还真有点复杂!多肉植物和其他植物不一样,它们的原生地环境通常比较干旱,进化出了独特的储水能力。所以,浇水对于多肉来说,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要“恰到好处”。
浇水过少,多肉会因为缺水而生长缓慢、叶片干瘪、甚至枯萎死亡。就像人如果长期不喝水,也会脱水生病一样。
浇水过多,尤其是对于透气性差的土壤和花盆来说,会导致土壤长期潮湿,根系无法呼吸,最终腐烂。这就像人如果长期泡在水里,皮肤也会溃烂一样。
所以,浇水的核心在于平衡,既要满足多肉生长所需的水分,又不能让土壤长期过湿,影响根系健康。
多肉浇水的核心原则:“不干不浇,浇则浇透”
记不住复杂的浇水方法?没关系,记住这八个字真言就够了!“不干不浇,浇则浇透”,这是多肉浇水最核心,也是最通用的原则。
不干不浇:什么时候才算“干”呢?不是看盆土表面干了就浇水!盆土表面干得快,但盆土内部可能还是湿润的。我们要判断的是盆土内部的干湿程度。
- 掂盆法:拿起花盆,掂量一下重量。刚浇完水的花盆会比较重,盆土干燥的花盆会比较轻。掂量几次,你就能感受到明显的重量变化。
- 手指探土法:用手指轻轻插入盆土表面2-3厘米深处,感受一下土壤的湿度。如果土壤干燥,没有潮湿感,就可以浇水了。
- 观察叶片状态:有些多肉缺水时,叶片会变得软蔫、失去光泽,甚至出现轻微褶皱。这也是一个浇水的信号。(但要注意,有些多肉品种叶片天生偏软,不能单看叶片状态判断。)
浇则浇透:浇水一定要浇透,让水分从花盆底部排水孔流出来。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根系都能吸收到水分,也能带走盆土中的部分废弃物,避免盐碱积累。
- 缓慢浇水:不要一下子猛灌水,这样水分可能直接从盆土缝隙流走,没有真正浸润到土壤。要缓慢地、均匀地浇水,让水分慢慢渗透下去。
- 多次浇水:如果盆土非常干燥,第一次浇水可能无法完全浇透。可以先少量浇水,等待几分钟,让盆土稍微湿润后,再进行第二次浇水,直到水从排水孔流出。
多肉浇水的具体方法和技巧
掌握了核心原则,我们再来细化一下浇水的具体方法和技巧,让你的浇水操作更精准、更高效。
浇水时机:什么时候浇水最好?
浇水时机也很重要,选对时间浇水,能事半功倍。
- 避免中午高温浇水:中午气温高,浇水后盆土温度迅速升高,容易导致根系“闷热”,甚至灼伤。最好选择在早上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浇水。
- 晴朗天气浇水:连续阴雨天或者空气湿度大的时候,盆土水分蒸发慢,容易积水。最好选择在晴朗天气浇水,浇水后有阳光通风,水分更容易蒸发。
- 根据季节调整浇水频率:不同季节,多肉的生长状态和需水量不同,浇水频率也要相应调整。(后面会详细讲到季节浇水)
浇水水量:每次浇多少水合适?
“浇透”是指浇水的程度,那“浇多少”才算“透”呢?
- 花盆大小和材质:小盆比大盆干得快,透气性好的陶盆、瓦盆比塑料盆干得快。花盆越大、材质越透气,每次浇水量可以适当多一些。
- 土壤的疏松程度:疏松透气的土壤,保水性差,水分容易流失,每次浇水量可以适当多一些。黏重板结的土壤,保水性好,容易积水,每次浇水量要适当少一些。
- 植株的大小和状态:幼苗期、生长旺盛期的多肉需水量相对较多,每次浇水量可以适当多一些。休眠期、生病虚弱的多肉需水量较少,每次浇水量要适当少一些。
总结来说,浇水量的多少,没有绝对的标准,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。 浇透的判断标准就是水从排水孔流出,而浇多少水才能浇透,就需要你根据自己的养护环境和多肉状态来摸索和判断了。
浇水频率:多久浇一次水?
浇水频率是新手最容易迷惑的地方,多久浇一次水?一天一次?一周一次?一个月一次?
浇水频率,没有固定的周期! “不干不浇”已经告诉我们,浇水的频率取决于盆土的干燥速度,而盆土的干燥速度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:
- 季节:春、秋生长季,多肉生长旺盛,需水量大,浇水频率可以适当高一些。夏、冬休眠期,多肉生长缓慢甚至停滞,需水量少,浇水频率要大大减少。
- 温度:温度高,水分蒸发快,盆土干得快,浇水频率可以适当高一些。温度低,水分蒸发慢,盆土干得慢,浇水频率要适当低一些。
- 湿度:空气湿度大,水分蒸发慢,盆土干得慢,浇水频率要适当低一些。空气干燥,水分蒸发快,盆土干得快,浇水频率可以适当高一些。
- 通风:通风好的环境,水分蒸发快,盆土干得快,浇水频率可以适当高一些。通风差的环境,水分蒸发慢,盆土干得慢,浇水频率要适当低一些。
- 花盆材质:透气性好的陶盆、瓦盆,水分蒸发快,盆土干得快,浇水频率可以适当高一些。透气性差的塑料盆、瓷盆,水分蒸发慢,盆土干得慢,浇水频率要适当低一些。
- 土壤配比:颗粒土比例高的土壤,排水透气性好,保水性差,盆土干得快,浇水频率可以适当高一些。泥炭土比例高的土壤,保水性好,排水透气性差,盆土干得慢,浇水频率要适当低一些。
- 多肉品种:有些品种喜水,有些品种耐旱,不同品种的需水量也不同。比如,景天科的多肉相对喜水,番杏科的多肉相对耐旱。
所以,浇水频率不能一概而论,要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,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。 新手可以从观察盆土干湿情况开始,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养护环境和多肉的浇水规律。
不同季节的多肉浇水要点
四季轮回,多肉的生长状态也在不断变化,浇水也要随着季节进行调整。
- 春季 (生长期):春季是多肉的生长旺季,气温适宜,光照充足,多肉生长速度加快,需水量增加。浇水频率可以适当增加,保持盆土微微湿润,但仍然要遵循“不干不浇”的原则,避免积水。
- 夏季 (休眠/半休眠期):夏季高温,大部分多肉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,生长缓慢甚至停滞,需水量大大减少。浇水要严格控水,甚至可以断水。如果夏季持续高温闷热,浇水不当很容易烂根。夏季浇水要选择凉爽的傍晚或夜间,少量浇水,保持盆土干燥,加强通风降温。
- 秋季 (生长期):秋季气温逐渐凉爽,多肉逐渐恢复生长,又进入第二个生长旺季。浇水频率可以逐渐恢复到春季的水平,保持盆土微微湿润,但要注意昼夜温差变化,避免晚上盆土过湿,引起冻害。
- 冬季 (休眠期):冬季寒冷,大部分多肉进入休眠期,生长缓慢甚至停滞,需水量极少。浇水要严格控水,甚至可以断水。冬季浇水要选择晴朗温暖的中午,少量浇水,保持盆土干燥,注意防寒保暖。
总结一下四季浇水口诀:春秋生长旺季,盆土微润勤浇;夏冬休眠时期,严格控水断浇。
不同环境的多肉浇水要点
养护环境不同,多肉的需水量也会有差异,浇水也要根据环境进行调整。
- 室内养护:室内通风性相对较差,水分蒸发慢,盆土容易潮湿。室内养护的多肉,浇水要适当减少频率和水量,保持盆土偏干燥一些,加强通风。
- 室外养护:室外通风性好,光照充足,水分蒸发快,盆土容易干燥。室外养护的多肉,浇水频率和水量可以适当增加,但要注意雨季防涝,避免长期淋雨积水。
- 阳台养护:阳台介于室内和室外之间,浇水要根据阳台的通风、光照条件灵活调整。通风好、光照足的阳台,浇水可以参照室外养护;通风差、光照弱的阳台,浇水可以参照室内养护。
多肉浇水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
避开浇水误区,才能让你的多肉更健康地生长。
误区一: 频繁浇水,每天浇水
- 多肉是耐旱植物,不需要每天浇水。频繁浇水容易导致积水烂根。记住“不干不浇”的原则,根据盆土干湿情况来决定浇水频率。
误区二: 盆土表面干了就浇水
- 盆土表面干得快,不代表盆土内部也干了。要判断盆土内部的干湿程度,才能更准确地浇水。可以用掂盆法或手指探土法来判断。
误区三: 浇水只浇半截,不浇透
- 浇水不浇透,水分只停留在盆土表面,根系吸收不到水分,容易导致多肉缺水。而且盆土上湿下干,根系容易向上生长,影响植株的稳定性。浇水一定要浇透,让水从排水孔流出。
误区四: 长期不浇水,过度干旱
- 多肉虽然耐旱,但长期不浇水也会干死。长期干旱会导致多肉叶片干瘪、根系萎缩,甚至死亡。要根据多肉的生长状态和环境条件,适时浇水。
误区五: 浇水方式不当
- 淋雨:长期淋雨容易导致多肉积水烂根,尤其是夏季暴雨。雨季要做好遮雨措施。
- 喷雾:喷雾可以增加空气湿度,但对多肉浇水意义不大。喷雾过多反而容易导致叶片积水腐烂。
- 叶面浇水:叶面浇水容易导致叶片积水,引起叶片腐烂或留下水渍影响美观。最好采用浸盆或沿盆边浇水的方式。
- 自来水直接浇:自来水中含有氯气等消毒物质,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土壤酸碱度和根系生长。最好晾晒1-2天再用,或者使用纯净水或雨水浇灌。
注意事项:
- 浇水后注意通风:浇水后要保持良好的通风,帮助盆土水分尽快蒸发,避免积水。
- 观察多肉状态:浇水后要密切观察多肉的状态,如果出现叶片发软、化水、黑腐等情况,要及时检查是否浇水过多或过少,并采取相应措施。
- 不同品种区别对待:不同品种的多肉,习性有所不同,浇水也要区别对待。了解你所养多肉的习性,才能更好地掌握浇水技巧。
总结:掌握多肉浇水,其实很简单!
看完这篇文章,你是不是觉得多肉浇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? 记住“不干不浇,浇则浇透”这个核心原则,根据季节、环境、多肉状态灵活调整浇水频率和水量,避开常见的浇水误区,你也能轻松掌握多肉浇水技巧,养出健康漂亮的多肉!
养多肉就像养孩子,需要耐心和细心。浇水只是养护环节中的一部分,还有光照、土壤、通风等等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掌握。 相信只要用心,你也能成为养多肉高手,打造属于自己的多肉小花园!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