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OOS

孩子不爱看枯燥文字?试试这4招,让历史年代“活”起来!

0 6 童心妈咪 儿童历史学习方法视觉学习
Apple

我家孩子也一样!每次一提到历史课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年代,头都大了,完全提不起兴趣。但只要一说“来,妈妈给你讲个故事”,或者“我们画一张图”,他立刻就能全神贯注。

摸索了一段时间,我发现几个特别适合“不爱枯燥文字、喜欢听故事和画画”的孩子记忆历史年代的小窍门,希望能帮到您!

1. 历史时间线涂鸦法:让时间“动”起来

原理: 把抽象的时间线具体化、视觉化,孩子通过动手画画,加深对事件和顺序的理解。

怎么做:

  1. 准备材料: 一张长长的纸(可以是卷筒纸、旧挂历背面,甚至几张A4纸拼起来)、彩色笔、蜡笔、马克笔。
  2. 设定主题: 比如“中国古代朝代更迭史”或者“世界著名发明简史”。
  3. 开始涂鸦:
    • 在纸的一端画上“起点”,另一端画上“终点”。
    • 每提到一个朝代或重要事件,就让孩子在时间线上画一个简单的代表性图案。比如,提到秦朝,可以画一个兵马俑或者秦始皇的剪影;提到汉朝,可以画一艘帆船(海上丝绸之路)或者造纸术的符号。
    • 不用追求画得多精美,关键是孩子自己动笔,有创意就好。甚至简单的几何图形、颜色块,只要能代表某个时期或事件就行。
    • 在图案旁边,可以写上简单的年代(如“公元前221年秦统一”)或事件名称。
  4. 复述与串联: 画完后,您可以指着时间线上的图案,让孩子按照顺序讲一遍“故事”,或者您来引导他回忆每个图案代表了什么。

效果: 孩子不仅能记住年代,更能通过图案感受到历史的连贯性和发展脉络。

2. 人物卡片故事法:让历史人物“活”起来

原理: 将历史事件与具体人物绑定,通过卡片这种具象载体,结合讲故事,让孩子对历史产生情感连接。

怎么做:

  1. 准备材料: 几张小卡片(废旧名片、扑克牌都行)、画笔。
  2. 选择人物: 每次选择1-3位孩子可能感兴趣的历史人物(如孔子、李白、武则天、达芬奇、爱因斯坦等)。
  3. 绘制人物: 让孩子在每张卡片上画出对应人物的形象。可以是Q版的,也可以是想象的,甚至是该人物的标志性物品(如孔子画个书本,李白画个酒壶)。
  4. 讲述故事: 您扮演“说书人”,围绕这些人物卡片,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他们的生平、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主要成就。可以加入一些小细节、小悬念,或者用夸张的语气,把枯燥的人物传记变成引人入胜的故事。
  5. 互动问答: 讲完故事,可以拿着卡片问孩子:“这是谁?他做了什么?生活在哪个时代?” 孩子一边看图一边回忆,效果会更好。

效果: 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代和事件,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,孩子的兴趣自然就来了。

3. 历史年代歌谣/口诀法:把记忆唱出来

原理: 声音和节奏对记忆有强大的辅助作用,尤其是押韵的歌谣或口诀,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顺序和关键信息。

怎么做:

  1. 选择内容: 比如中国历史朝代顺序(夏商周秦汉,三国两晋南北朝,隋唐五代宋元明清)或者某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。
  2. 编撰歌谣: 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,把要记忆的年代或事件编成短小押韵的歌谣或口诀。网上有很多现成的资源可以参考,比如“朝代歌”,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创作。
    • 举例: “炎黄尧舜夏商周,春秋战国乱悠悠。秦汉三国晋统一,南朝北朝是对头。隋唐五代又十国,宋元明清帝王休。”
  3. 反复吟唱: 不用刻意背诵,平时吃饭、玩耍时,您可以随意哼唱,或者把歌谣写下来,配上简单的图画,让孩子边看边唱。

效果: 歌谣的节奏感和重复性,会帮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记住那些原本枯燥的年代顺序。

4. 听觉盛宴:把历史“听”出来

原理: 故事是孩子的天性,用耳朵接收信息更符合他们早期的学习习惯。

怎么做:

  1. 挑选资源: 寻找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历史故事音频、广播剧、有声书。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优秀的儿童历史节目,语言生动有趣,常常会把复杂的历史事件简化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。
  2. 营造氛围: 在孩子玩玩具、搭积木,或者睡前的时候播放。不用强求孩子坐着不动听,轻松的环境反而能让他们更好地吸收。
  3. 亲子讨论: 听完故事,可以跟孩子聊聊听到的内容,比如“你觉得哪个皇帝最厉害?”“这个朝代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?” 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。

效果: 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,无形中积累了历史知识,对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有了初步的感知,为将来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。


这些方法都强调“玩中学”、“乐中学”,把枯燥的记忆变成了有趣的探索和创造过程。重要的是,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和鼓励,享受亲子共学的时光!

点评评价

captcha
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