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一位家长在论坛里提问,说幼儿园老师反映孩子上课不举手,即使会的问题也总是让别人先说,家长怀疑是不是平时批评太多,导致孩子特别害怕犯错。这个问题其实很有代表性,很多家长都会有类似的困惑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,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对犯错的恐惧,从而更自信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。
孩子的行为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。当孩子表现出“害怕犯错”的倾向时,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去指责孩子,而是反思我们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,是不是在无意中,让孩子把“犯错”和“被批评”、“不被爱”画上了等号?
一、 孩子为什么会害怕犯错?
- 过度的批评与指责:如果孩子在尝试新事物、回答问题或表达想法时,经常收到负面反馈,比如“你怎么这么笨?”“这都做不好?”“说了多少遍了还错!”久而久之,孩子会形成一种“我不够好,我不能犯错”的认知,从而变得小心翼翼,甚至不敢尝试。
- 不当的期望与比较: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,或经常拿孩子与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做比较,这会让孩子感到巨大的压力,担心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标准,从而害怕失败和被评价。
- 对完美主义的追求:家长如果本身是完美主义者,可能会不自觉地将这种倾向传递给孩子。孩子会认为只有做得完美才会被认可,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。
- 缺乏安全感:当孩子在环境中感到不安全,不确定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时,他们会倾向于保守,避免冒险,包括避免在公众场合表达。
二、 如何调整我们的教育方式?
既然我们找到了可能的原因,那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调整方案了。核心原则是:营造一个允许犯错、鼓励尝试的家庭氛围。
重新定义“错误”:将错误视为学习的机会,而非失败的标志。
- 改变措辞:当孩子犯错时,不要说“你又错了!”,而是说“没关系,我们一起看看哪里可以做得更好?”“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,从中我们学到了什么?”
- 示范成长型思维:家长自己也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。比如,你不小心把水洒了,可以笑着说:“哎呀,妈妈也犯错了,没关系,擦干净就好了,下次我可以更小心。”让孩子看到,犯错是常态,重要的是如何应对和从中学习。
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爱。
- 肯定努力,而非结果:无论孩子做得如何,首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参与。比如,孩子画了一幅画,即使画得不那么“像”,也要说“你画得真认真啊!”“你用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!”而不是只关注画得像不像。
- 拥抱不完美:告诉孩子,你爱他,不是因为他有多优秀,而是因为他是你独一无二的孩子。让他感受到无论犯不犯错,父母的爱都在。
用描述性表扬代替评价性表扬。
- 评价性表扬:“你真棒!”“你真聪明!”这类表扬虽然听起来很积极,但有时会让孩子觉得,只有做得好才会被表扬。
- 描述性表扬:“你把积木搭得这么高,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吧!”“你今天主动帮助老师收拾玩具,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!”这种表扬能让孩子明白,自己的哪些具体行为是值得肯定的,更能内化为自我价值感。
给予孩子尝试和选择的机会。
- 创造安全空间:在家里,多给孩子提供尝试和表达的机会,即使他们说错了,也要耐心倾听,并引导他们思考。比如,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:“你觉得这个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?”“你有什么新想法?”
- 尊重孩子的选择: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决定,比如穿什么衣服,玩什么玩具。这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自信心。
减少不必要的比较和过高的期望。
- 关注个体成长: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特点,我们应该关注孩子自身的进步,而不是拿他和别的孩子作比较。
- 降低“完美”标准:允许孩子有“不够好”的时候,允许他们慢慢来。
三、 总结与鼓励
改变并非一蹴而就,需要家长长期、有意识地坚持。当我们开始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时,会发现孩子也会随之改变。他们会变得更自信,更愿意尝试,更不怕犯错,因为他们知道,身后有父母无条件的理解和支持。
让我们从今天开始,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成长环境,让他们可以在探索中大胆前行,即使跌倒,也知道有温柔的双手扶持。记住,每一个“错误”,都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垫脚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