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看不见”不等于“没影响”:水污染的直观实验
很多小朋友觉得把垃圾扔进水里就“眼不见为净”了。但事实并非如此!为了让孩子明白“看不见”不等于“没影响”,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水污染实验。
实验材料:
- 透明玻璃杯或塑料瓶
- 清水
- 食用色素(红色、蓝色、绿色等)
- 食用油
- 沙子
- 小石子
- 碎纸屑
- 洗洁精
实验步骤:
- 准备清水: 在玻璃杯或塑料瓶中倒入清水,模拟干净的水源。
- 加入“污染物”:
- 色素: 滴入几滴食用色素,观察水的颜色变化。告诉孩子,色素就像工厂排放的污水,即使稀释在水中,也会改变水的颜色。
- 食用油: 倒入少量食用油,观察油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。告诉孩子,油污会阻碍阳光进入水中,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,导致鱼类缺氧。
- 沙子和小石子: 倒入少量沙子和小石子,观察它们沉入水底。告诉孩子,这些固体垃圾会污染河床,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地。
- 碎纸屑: 撒入一些碎纸屑,观察它们漂浮在水面或悬浮在水中。告诉孩子,这些垃圾会影响水体的美观,也可能被动物误食。
- 洗洁精: 倒入几滴洗洁精,轻轻搅拌,观察水面出现泡沫。告诉孩子,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会污染水源,影响人体健康。
- 观察与讨论:
- 让孩子仔细观察水体中发生的各种变化。
- 提问:
- 水还是原来的水吗?
- 这些“污染物”消失了吗?
- 如果把这样的水喝下去会怎么样?
- 小鱼小虾生活在这样的水里会怎么样?
- 得出结论: 引导孩子明白,即使垃圾在水中“看不见”了,但它们仍然存在,并且会对水体和环境造成污染。
实验拓展:
- 模拟水净化: 可以用纱布、活性炭等材料制作简单的过滤器,尝试过滤被污染的水,让孩子了解水净化的过程。
- 讨论生活中的环保行为: 引导孩子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垃圾产生,如何正确处理垃圾,从而保护水资源。
注意事项:
- 实验过程中,家长要做好安全指导,避免孩子误食实验材料。
- 实验结束后,要妥善处理被污染的水,不要随意倾倒。
通过这个直观的实验,相信孩子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,并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