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OOS

让孩子读懂小生命:在家就能做的3个“共情”实践活动

0 10 小探员乐乐 儿童教育生命平等环境教育
Apple

在教孩子认识世界、爱护环境时,我们常常会提到“生命是平等的”这样宏大的概念。但对孩子们来说,这可能听起来有些遥远和抽象。当他们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鸟或小昆虫时,如何真正体会到它们的感受,并理解如何去尊重和保护这些小生命呢?

其实,让孩子建立对生命的共情,并不需要复杂的理论,从家门口的小世界开始,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实践活动,就能让他们在体验中领悟。

活动一:小生命观察日记——用耐心发现生命的奇迹

目的: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,让他们在不打扰的前提下,认识并尊重身边的小生命。

怎么做:

  1. 选择观察对象: 引导孩子在阳台、花园或小区的绿化带里,寻找一只小蚂蚁、一只瓢虫、一只蜗牛或一片叶子上的小虫。
  2. 工具准备: 准备一本小本子、彩色笔、放大镜(如果有)。
  3. 持续观察: 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(比如吃完晚饭后),和孩子一起观察选定的小生命。可以观察它的行动轨迹、吃什么、和同伴怎么互动。
  4. 记录与描绘: 鼓励孩子用画画、写简单文字(如果会写)或口述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。比如:“小蚂蚁今天搬了一粒米”、“蜗牛背着房子慢慢爬,留下了亮晶晶的痕迹”。
  5. 讨论与思考: 在观察结束后,和孩子讨论:“你觉得它在忙什么?”“它喜欢吃什么?”“它住在哪里?安全吗?”通过提问,引导孩子思考这些小生命的需求和生存状态。

小贴士: 强调“只观察,不打扰”,让孩子明白尊重生命的第一步是给予它们自由和空间。

活动二:换位思考游戏——感受小生命的“不容易”

目的: 帮助孩子设身处地地感受小昆虫、小鸟可能面临的困境和感受,从而激发同情心。

怎么做:

  1. 模拟“迷路的小虫”: 在地板上设置一些“障碍物”(比如枕头、玩具),让孩子蒙上眼睛,在你的引导下“爬行”,体会小虫在复杂环境中摸索前进的感觉。
  2. 体验“小鸟的困境”: 播放一段风雨声,让孩子躲在桌子下面,想象自己是一只被雨淋湿、无处可躲的小鸟。然后,提供一条柔软的毛巾,和孩子一起感受温暖和安全。
  3. “受伤”的想象: 轻轻包扎孩子的手指(假装受伤),然后尝试让他用这只手完成一些日常动作,比如拿积木、喝水。引导他想象如果小鸟的翅膀受伤了,它会有多难过,就不能飞翔了。
  4. 讨论感受: 活动结束后,问孩子:“你觉得小蚂蚁走路累不累?”“小鸟被雨淋湿了,是不是很难过?”“受伤了是不是很不方便?”将这些感受与现实中的小生命联系起来。

小贴士: 游戏过程中要确保安全,氛围轻松愉快,重点在于引导孩子代入角色,感受情绪。

活动三:为小生命搭建“爱心之家”——实践保护与关怀

目的: 让孩子通过动手实践,学习如何为小生命提供帮助和安全的栖息环境,培养积极的保护意识。

怎么做:

  1. 制作“昆虫旅馆”: 找一个空的纸盒或塑料瓶,里面填充一些树枝、枯叶、竹筒段、干草,制作一个简单的昆虫“庇护所”。可以放在花园角落或阳台,吸引小昆虫来做客。
  2. 提供水源: 在院子或阳台放置一个浅碟子,里面盛上干净的水,为小鸟、蜜蜂和蝴蝶提供水源。告诉孩子:“夏天很热,它们也需要喝水哦!”
  3. 种植有益植物: 和孩子一起种一些蜜源植物(如薰衣草、薄荷)或浆果类植物,吸引蝴蝶和鸟类。在播种、浇水、施肥的过程中,让孩子体验付出的乐趣。
  4. 讨论“家”的意义: 在搭建和照顾这些“爱心之家”时,和孩子讨论:“它们需要什么样的家?”“我们为它们做了什么?”“我们是不是帮助了它们?”

小贴士: 确保所用的材料对环境无害,且活动过程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,而不是“捕捉”或“占有”。

通过这些在家就能进行的简单活动,孩子们不仅仅是听到了“生命平等”的概念,而是真真切切地去观察、去感受、去付出了。当他们看到自己搭建的“昆虫旅馆”里真的有小虫住进来,或者有小鸟来饮水时,那种自豪感和对生命的敬畏与关爱,会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深刻和持久。爱护环境、保护动物,就从身边这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开始吧!

点评评价

captcha
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