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OOS

孩子在家玩不好角色扮演?试试这5个“非指令性”引导妙招!

0 7 童心引路人 角色扮演儿童教育亲子游戏
Apple

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,常常会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带到家里来。角色扮演游戏就是其中之一。但很多家长会发现,幼儿园里老师带着玩得有模有样,回到家自己玩起来就“一团糟”:要么没头没尾很快玩腻,要么因为谁当主角、道具归谁而争吵不休。这其实很常见,因为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往往有老师的引导和规则,而家庭环境则需要孩子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力。

那么,作为家长,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在家进行有乐趣、有收获的自主角色扮演游戏呢?这里有几个小方法,希望能帮到你:

1. 提供“开放式”道具,激发想象力

误区: 很多家长会买一整套医生、厨师玩具。虽然精美,但往往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,让他们只能按部就班地扮演特定角色。
做法: 准备一些“开放式”的道具,比如:

  • 布料: 一块大布可以是超人披风、野餐垫、小动物的家。
  • 纸箱: 可以是汽车、房子、宇宙飞船。
  • 空瓶子、小盒子: 可以是药瓶、调料罐、宝藏盒。
  • 日常物品: 旧手机、旧钥匙、围巾、帽子等。
    这些没有固定玩法的物品,更能激发孩子发散性思维,让他们创造出无限可能。

2. 观察与加入,但不要“导演”

误区: 看到孩子玩得没章法,家长忍不住要出谋划策,甚至直接指挥:“你应该这样说!”“你得扮演这个!”
做法:

  • 先观察: 看看孩子在玩什么,他们想表达什么,遇到什么困难。
  • 邀请式加入: 当孩子需要时,以配角身份加入,比如“你需要一个病人吗?”“我可以当你的顾客。”
  • 提出开放性问题: 而不是给出指令。例如,当孩子不知道接下来怎么玩时,你可以问:“哇,你们的超市开张啦!顾客们需要买些什么呢?”或者“如果下雨了,小动物们会去哪里躲雨呢?”
  • 尊重孩子的“剧情”: 即使他们的剧情在你看来有些天马行空、不合逻辑,也要尊重并顺着他们的思路玩下去。这是他们创造力的体现。

3. 建立“非指令性”的规则意识

误区: 孩子一吵架或玩不下去就马上介入,强制规定谁来做什么。
做法:

  • 提前约定: 在游戏开始前,可以和孩子简单聊聊“玩游戏的小规则”,比如“大家都要轮流玩”、“如果想玩对方的道具,要先问一问”。这些规则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商量出来的,而不是单方面宣布。
  • 冲突时引导: 当孩子发生争执时,不要立刻评判对错,而是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案。“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都玩得开心呢?”“他为什么生气了,你能猜到吗?”这能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  • 允许“暂停”: 如果游戏实在无法进行,可以提议“我们先暂停一下,想一想再玩”,给孩子一个冷静思考的空间。

4. 榜样示范,启发灵感

误区: 完全放手,不给孩子任何启发。
做法:

  • 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扮演: 比如你在做饭时,可以假装自己是“大厨”,让孩子帮忙“尝尝味道”。去超市时,可以假装自己是“顾客”,让孩子帮忙“推购物车”。
  • 讲故事时加入角色扮演元素: 读绘本时,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,用不同的声音和动作演绎。
  • 简单示范: 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开始时,你可以简单地扮演一个角色几分钟,比如“我是邮递员,来送包裹啦!”然后把“主导权”交给孩子,让他们继续发展剧情。

5. 享受过程,接纳“不完美”

角色扮演游戏的目的,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扮演某个角色,更重要的是:

  • 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
  •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
  • 学习情绪管理和同理心
  • 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
  • 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

所以,在引导孩子玩耍时,请家长放松心态,享受和孩子一起沉浸在想象世界中的乐趣。记住,孩子最需要的是一个自由探索、充满爱的环境,而不是一个被严格控制的“剧场”。当孩子能够自主地编织故事、解决冲突时,你会发现,他们不仅玩得更开心,也在玩中学到了更多重要的生活技能。

点评评价

captcha
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