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您家的多肉总是烂根,确实挺让人心疼的!“是不是浇水太多了?”您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,浇水过多确实是多肉烂根最最常见的原因。但除了浇水,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烂根,我们来一起看看怎么预防和处理。
为什么多肉会烂根?
多肉植物的根系通常不发达,对水分的吸收和储存能力很强。如果盆土长期过湿,根系就会因为缺氧而“窒息”,细菌和真菌也更容易在这种潮湿、不透气的环境中滋生,从而导致根部腐烂。
除了浇水过多,以下情况也容易导致烂根:
- 盆土排水性差: 即使浇水不多,如果土壤板结、透气性差,水分滞留时间长,同样会造成根部缺氧。
- 花盆透气性差: 塑料盆、釉面陶瓷盆等透气性不如陶盆或粗陶盆。
- 环境通风不良: 潮湿闷热的环境是细菌滋生的温床。
- 长期荫蔽: 光照不足会导致多肉新陈代谢减缓,对水分需求降低,土壤干燥变慢。
- 病菌感染: 土壤中原本就存在的病菌,在适宜的环境下会爆发。
- 换盆时伤根: 如果换盆操作不当,根系受损后,病菌容易从伤口侵入。
如何预防多肉烂根?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!掌握以下几点,能大大降低烂根的风险:
“少即是多”的浇水原则:
- 时机判断: 摸摸叶片,如果感觉叶片发软、有皱褶,那就是多肉在“喊渴”了。或者用牙签插入土中,拔出时牙签是干的,说明土干透了。
- 浇水方法: 沿着盆边缓慢浇水,直到盆底有水流出。但要确保托盘不积水,多余的水及时倒掉。
- 季节调整: 生长旺盛期(春秋)可适当增加浇水频率,休眠期(夏冬高温低温)则要严格控水,甚至断水。
- 天气影响: 阴雨天、湿度大的时候要减少浇水,晴朗、干燥时可以稍微多一些。
选择排水透气性好的介质:
- 建议使用多肉专用土,或者自己配制:泥炭土/椰糠 + 颗粒(如鹿沼土、赤玉土、火山石、蛭石、珍珠岩等),颗粒占比最好在50%以上,甚至达到70%-80%。这样的土壤既能提供养分,又能迅速排水、保持透气。
使用透气性好的花盆:
- 陶盆、红陶盆、粗陶盆是首选,它们的多孔性有助于水分蒸发和空气流通。不建议新手使用过大或过深的盆,小盆更容易控制水量。
提供充足的通风和光照:
- 将多肉放在通风良好、光照充足的地方,这不仅能促进多肉健康生长,还能帮助盆土更快干燥,减少病菌滋生。
- 室内养护时,可以适当开窗或使用小风扇增加空气流通。
多肉烂根了怎么处理?
如果您的多肉已经不幸烂根,也不要太灰心,及时处理还有救!
“壮士断腕”:清理腐烂部分
- 小心地将多肉从盆里取出,抖掉旧土。
- 用锋利、清洁的刀片或剪刀,将所有发黑、腐烂、变得软烂的根系全部切除。切的时候要彻底,直到切口露出健康的白色或淡黄色组织为止。如果主杆也发黑,就继续向上切,直到看到健康的茎杆。
- 切口处通常会流出一些汁液,可以用纸巾吸干。
伤口消毒与晾干:
- 在切口处涂抹多菌灵、代森锰锌等杀菌剂的粉末,或者草木灰,进行消毒,防止二次感染。
- 将处理好的多肉放在阴凉、通风的地方,晾干伤口,通常需要3-7天,让切口完全愈合、形成一层薄膜。这个过程被称为“愈合伤口”或“发根”。
重新上盆:
- 准备新的、干燥的、排水性极佳的介质和消毒过的花盆。
- 将晾干伤口的多肉浅埋在盆土中,不要浇水。
- 放置在明亮、通风但不直射阳光的地方,等待生根。这个阶段可以保持盆土干燥,或只在盆边少量给水,用喷雾湿润一下盆土表面。
- 通常在几周内,多肉会重新长出健康的根系。当看到有新叶生长或叶片饱满时,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浇水。
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您拯救和养护好多肉们!养多肉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摸索的过程,每次遇到问题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。祝您的多肉们都能健康成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