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好多肉友都在讨论多肉配土,确实,这水很深,泥炭、珍珠岩、蛭石、颗粒土等等,各种材料眼花缭乱,配方也是五花八门,搞得新手朋友们一头雾水,不知道到底该怎么选。我作为过来人,深知新手在配土上的困惑,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实践下来,觉得特别适合新手,而且不容易出错的“万能”配方,希望能帮到大家!
首先要明确一点,所谓的“万能”并不是说它能完美适应所有多肉和所有环境,而是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表现良好,并且非常宽容新手浇水习惯的入门级配方。它的核心原则就是——排水透气性要好,同时兼顾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。
新手推荐“万能”配方:
粗颗粒(大颗粒)介质: 60%-70%
- 作用: 提供优秀的排水性、透气性,防止盆土板结,给根系提供呼吸空间,是多肉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。
- 可选材料: 麦饭石、火山石、赤玉土、鹿沼土、硅藻土、蜂窝煤渣(需处理)等。这些材料颗粒较大,不会轻易被冲散,能长时间保持土壤结构。
- 新手建议: 从麦饭石或火山石开始,性价比高,效果也很好。如果预算充足,赤玉土和鹿沼土是更好的选择,它们还带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。
泥炭土(或椰糠): 30%-40%
- 作用: 提供必要的保水、保肥能力,以及少量有机质。多肉植物虽然不需要太多水,但也不能完全干燥,泥炭土能吸附水分和养分,供植物缓慢吸收。
- 可选材料: 优质泥炭土(颗粒状为佳,避免粉末过多)、椰糠(需提前泡水并冲洗脱盐)。
- 新手建议: 选择品质好、纤维较粗的泥炭土,不要用园土代替,园土容易板结且病虫害风险高。椰糠是泥炭土的替代品,但注意要脱盐处理。
具体配比示例(适用于大多数常见多肉,如普货景天科、法师、玉露等):
- 麦饭石/火山石(或混合): 泥炭土 = 6:4
- 这是最常用的比例,颗粒介质占六成,泥炭土占四成。如果你担心浇水过多,可以适当提高颗粒比例到7:3。
- 优点: 排水性极佳,透气性好,不容易烂根。即使新手不小心多浇了水,也能很快排掉,降低黑腐风险。
- 缺点(相对而言): 土壤干得快一些,夏季可能需要相对频繁一点的浇水。但这对于新手来说反而是好事,因为“干透浇透”比“宁湿勿干”安全得多。
为什么不推荐新手使用珍珠岩和蛭石?
- 珍珠岩: 确实能增加透气性,但质地非常轻,浇水时容易浮起来,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容易粉化,粉化后反而会堵塞土壤,影响排水。对新手来说,它不那么“稳定”。
- 蛭石: 保水性好,能提供微量元素,但同样容易粉化,且过多使用会导致土壤黏重,透气性下降。
这两种材料并非不能用,在一些特定的配方中表现很好,但对于追求“不易出错”的新手来说,避免使用或少量使用,能够简化操作,降低风险。
配土后的关键养护建议(比配方本身更重要):
- “干透浇透”: 这是多肉浇水的第一原则。用手指插入土中2-3厘米,感觉干燥再浇水。每次浇水要浇到盆底有水流出,确保根系吸饱水。
- 盆器选择: 建议使用瓦盆、陶盆这类透气性好的花盆,新手避免使用全釉或玻璃盆,它们透气性差,容易积水。
- 光照与通风: 配土只是基础,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是多肉健康的根本。特别是配土后,要放在通风良好、有散射光的地方缓苗。
- 根据环境调整: 如果你居住在潮湿多雨的南方,颗粒土的比例可以再提高一些(7:3甚至8:2)。如果你在干燥的北方,6:4的比例会很合适。
总而言之,这个6:4的“粗颗粒:泥炭土”配方,以其优秀的排水透气性,给新手提供了极大的容错空间。它可能不是最完美的配方,但绝对是能让你安心度过新手期,不容易“翻车”的好搭档!多观察你的多肉,慢慢你就会找到最适合它们的配土方法和养护节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