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OOS

多肉度夏越冬不再难:资深玩家教你避坑技巧

0 10 绿指尖 多肉植物夏季养护冬季养护
Apple

哈喽,花友们!看到你描述的多肉度夏黑腐化水、越冬冻伤的困扰,我真是深有同感!当年我也曾是个“多肉杀手”,眼睁睁看着心爱的肉肉从肥美可爱到萎蔫黑腐,那种心痛谁懂啊!不过别担心,经过无数次“血的教训”和反复摸索,我总结了一些实用的度夏和越冬秘籍,希望能帮你摆脱困境,让你的多肉健康成长。

一、夏季“控水通风遮阴”三字诀,告别黑腐化水

夏天对多肉来说,简直是“劫难”重重,高温高湿是黑腐和化水(徒长后细胞胀裂或根系受损)的罪魁祸首。

  1. 严格控水: 这是度夏的重中之重!

    • 浇水频率: 进入夏季,多肉会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,对水分的需求大大降低。大部分多肉我都会拉长浇水周期,从平时的7-10天一次延长到20天甚至一个月一次,或者更久。
    • 浇水时机: 务必选择晴朗天气的傍晚或清晨,避开中午的高温时段。晚上浇水有足够的时间让水分蒸发,减少根部闷湿。
    • 浇水量: 少量、沿盆边浇。很多时候我只是稍微湿润表层土,或者直接用浸盆法(盆底留孔,将盆放入盛水的托盘中,让土壤从底部缓慢吸收水分,直到盆面湿润立刻取出),让盆底的根系能吸到一点水,保持活力,但整体土壤不至于过于潮湿。如果发现叶片明显发软,底部干枯几片,再考虑少量补水。
    • 化水警示: 如果发现叶片透明、发软甚至有异味,那就是化水或黑腐的迹象了。立刻停止浇水,检查根部。
  2. 加强通风: 没有通风,再好的控水也白搭!

    • 环境选择: 尽量把多肉放在空气流通好的地方,比如窗边、阳台角落等。如果是在室内,可以考虑使用小风扇对着多肉吹,模拟自然风,带走湿气,降低叶片和土壤表面的温度。
    • 盆器选择: 陶盆、红陶盆等透气性好的盆器远胜于陶瓷盆或塑料盆。颗粒土的比例也要提高,我个人夏季土壤的颗粒占比会达到70%以上,甚至90%。
  3. 合理遮阴: 避免烈日灼伤。

    • 遮阴网: 夏季强烈的直射光很容易灼伤多肉叶片,导致叶片发白、发黄甚至碳化。搭设50%左右的遮阳网是非常有效的手段。尤其是在中午阳光最毒辣的时候,一定要遮阴。
    • 散射光: 放在阳光不会直射到的明亮处,或者透过玻璃窗散射光的地方,既能保证光照,又能避免晒伤。

二、冬季“保温控水补光”新策略,远离冻伤与徒长

冬天的问题主要是低温冻伤和光照不足导致的徒长(就是那种瘦高,叶片稀疏,颜色变淡)。

  1. 严格保温: 这是冬季多肉生存的底线。

    • 室内移栽: 当气温持续低于5℃时,绝大多数多肉都需要搬回室内。放在阳光充足的南向窗台是最佳选择。
    • 避免冷风: 远离门窗缝隙,尤其晚上不要放在窗边,窗户玻璃的散热速度很快,容易导致多肉冻伤。
    • 简易保温: 如果室内温度依然偏低,可以用塑料薄膜或者泡沫箱给多肉做一个简易的“温室”,在箱子里放一小杯水,增加空气湿度,防止多肉脱水。晚上也可以用报纸或棉布覆盖,增加保温效果。
  2. 再次控水: 冬季休眠期,多肉同样对水分需求极低。

    • 少量多次: 浇水频率比夏天更低,甚至可以一个月或两个月不浇水。如果室内有暖气且温度较高,土壤蒸发快,可以适当增加浇水频率,但依然要少量。
    • 观察状态: 同样是观察底部叶片是否明显变软、干枯。冬天浇水应选择在有阳光的中午进行,少量浇,确保傍晚前土壤表面干燥,避免夜间低温水分结冰导致根系冻伤。
  3. 适当补光: 告别“绿油油”的徒长肉肉。

    • 充足光照: 冬天阳光比较柔和,只要温度适宜,就让多肉多晒太阳吧!越冬期如果光照不足,多肉会迅速徒长,变得又瘦又丑。
    • 补光灯: 如果室内光照条件实在不好,可以考虑使用植物补光灯。选择全光谱或红蓝光补光灯,每天补光4-6小时,可以有效防止徒长,甚至让多肉保持更漂亮的颜色。

三、通用小贴士,让养护更得心应手

  • 土壤配方: 无论哪个季节,多肉的土壤都强调“疏松透气排水好”。我的基础配方是:泥炭土/椰糠 + 颗粒土(比如麦饭石、火山岩、鹿沼土、赤玉土、硅藻土等)。夏季和冬季颗粒土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。
  • 定期检查: 养成每天观察多肉的习惯,检查叶片颜色、饱满度,是否有病虫害迹象。早发现早处理。
  • 不轻易折腾: 极端天气(酷热、严寒)下,尽量不要给多肉换盆、施肥,以免增加其负担。

养多肉就像养孩子,需要耐心和细心,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照护重点。掌握了这些技巧,相信你的多肉一定能平安度过夏冬,变得越来越美!加油!

点评评价

captcha
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