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OOS

多肉换盆全攻略:土壤与花盆这样选,多肉健康又漂亮!

0 6 小肉肉的妈 多肉换盆多肉土壤多肉花盆
Apple

最近看到不少肉友都在考虑给家里的多肉“乔迁新居”,换盆看似简单,但其实里面门道不少,尤其是在土壤和花盆的选择上,更是直接关系到多肉未来的健康。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多肉换盆的那些事儿,特别是大家关心的土壤和花盆,希望能给大家一些详细的参考!

为什么要给多肉换盆?

在开始讲解之前,我们先明白换盆的重要性。多肉在原来的盆里养久了,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:

  1. 土壤板结,养分耗尽: 随着浇水和时间推移,土壤会逐渐板结,透气性变差,里面的养分也会消耗殆尽。
  2. 根系生长空间不足: 根系长满盆器,无法继续舒展,影响水分和养分吸收,导致多肉生长受阻甚至僵苗。
  3. 病虫害隐患: 老旧的土壤可能滋生细菌或虫卵。

所以,定期换盆(一般1-2年一次)对多肉来说是必需的“大扫除”和“充电”。

何时是换盆的好时机?

选择合适的时机能最大程度减少多肉的应激反应:

  • 春秋两季: 这是多肉生长旺盛的季节,气候温和,缓根快,成活率高。
  • 观察多肉状态: 当你发现多肉生长停滞,叶片干瘪但浇水后恢复不佳,或者根系从盆底排水孔钻出时,就是需要换盆的信号了。
  • 避开高温酷暑和严寒冬季: 这两个极端天气对多肉来说都是考验,换盆会增加它们的负担。

核心要点一:土壤的选择——多肉的“美食天堂”

多肉对土壤的要求非常明确:透气、排水、疏松。 想象一下多肉原生地那种沙砾遍布、贫瘠却透气的环境,我们配土就要尽量模拟这种状态。

1. 常见配土材料及功能:

  • 基质类(提供少量养分、保水):

    • 泥炭土: 疏松透气,保水性好,但容易板结,不宜过多。
    • 椰糠: 环保,透气保水,不易板结,可替代部分泥炭土。
    • 注意事项: 这类材料占比一般不超过30%-50%,根据多肉品种和当地气候调整。
  • 颗粒类(提供透气、排水、固定根系): 这是多肉配土的“灵魂”!

    • 鹿沼土: 日本进口,质地疏松,排水性极佳,含一定矿物质,颜色变深可指示土壤湿度,价格稍高。
    • 赤玉土: 同样是日本进口,颗粒状,透气排水好,富含矿物质,但易粉化。
    • 硅藻土: 质轻,吸水性强,具有调节土壤湿度和除湿的功能。
    • 火山石(麦饭石): 质地坚硬,不易粉化,富含矿物质,排水透气效果好,价格适中。
    • 陶粒(小颗粒): 质轻,排水好,但基本不含营养。
    • 珍珠岩: 非常轻,透气性好,但易碎粉化,随浇水浮到表面。
    • 蛭石: 保水保肥能力强,但容易粉化板结,不建议大量使用。
    • 注意事项: 颗粒类材料占比一般在50%-70%甚至更高,特别是对于景天科等喜欢干燥环境的多肉。

2. 常见配土方案(供参考,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):

  • 新手入门型: 泥炭土/椰糠 : 颗粒土(鹿沼土、赤玉土、火山石等混合) = 4:6 或 3:7
  • 普货日常型: 泥炭土/椰糠 : 颗粒土 = 3:7
  • 贵货/控养型: 泥炭土/椰糠 : 颗粒土 = 2:8 甚至 1:9(需要更频繁浇水)
  • 底部垫层: 可以在花盆底部铺一层大颗粒的火山石或陶粒,增加排水性和透气性。

小贴士: 购买现成的多肉专用土也是不错的选择,但注意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。

核心要点二:花盆的选择——多肉的“舒适公寓”

花盆的选择同样重要,它决定了土壤的透气和排水效率。

1. 材质决定“呼吸感”:

  • 红陶盆/粗陶盆(推荐):

    • 优点: 透气性、排水性极佳,能帮助土壤快速干燥,非常适合多肉的生长习性。盆壁能呼吸,有助于根系健康。
    • 缺点: 容易挂白霜(水垢),质地较脆,易碎。浇水频率可能需要高一些。
    • 适合人群: 喜欢控养、希望多肉出状态、新手怕浇水过多烂根。
  • 陶瓷盆(分釉面和无釉):

    • 无釉陶瓷盆: 透气性比红陶盆稍差,但比上釉的陶瓷盆好。
    • 上釉陶瓷盆: 盆壁不透气,水分蒸发主要靠表面和排水孔。
      • 优点: 外形美观,颜色多样,容易清洁。
      • 缺点: 透气性差,排水相对慢,容易积水导致烂根,需要严格控制浇水。
      • 适合人群: 有经验的养肉人,能精准把握浇水量的。
  • 塑料盆/控根盆:

    • 优点: 轻便、便宜、不易碎、方便搬动。控根盆底部和侧壁有更多孔洞,能有效促进根系侧向生长,防止盘根。
    • 缺点: 不透气,保水性强,夏天容易闷根,冬季保温性过好不利于休眠。
    • 适合人群: 普货大批量养殖、控根养殖、新手可以先用小尺寸的塑料盆练手。
  • 水泥盆:

    • 优点: 质感独特,古朴。透气性介于红陶和釉面陶瓷之间。
    • 缺点: 比较重,底部排水孔往往偏小,不注意容易积水。

2. 尺寸和排水孔:

  • 尺寸: 选择比多肉冠幅稍大一点点的花盆即可。多肉喜欢根系紧凑的感觉,大盆容易导致土壤过多积水,且会“摊大饼”,不利于株型紧凑。每次换盆,花盆尺寸增加1-2cm即可。
  • 排水孔: 无论何种材质,花盆底部必须有排水孔! 且最好不止一个,确保多余的水能迅速排出。

换盆操作步骤(简要)

  1. 准备: 新盆、新土、园艺铲、镊子、小刷子、一次性手套。建议换盆前2-3天停止浇水,让土壤干燥,方便脱盆。
  2. 脱盆: 轻拍旧盆四周,小心将多肉连同根系取出。
  3. 修根: 清理掉附着在根系上的旧土。检查根系,剪掉干枯、腐烂的根,以及过长的主根,留下健康的毛细根。修剪后可在伤口涂抹少量多菌灵,并晾干伤口1-2天。
  4. 上盆:
    • 先在盆底铺一层大颗粒的铺路石或陶粒,增加排水。
    • 再铺一层混合好的新土。
    • 将多肉放入盆中,调整好高度,让根系自然舒展。
    • 填入新土,用小铲子或手轻压,让土壤与根系充分接触,但不要压得过实。
    • 最后可在表面铺一层铺面石(如麦饭石、火山石等),美观且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、防止浇水时土壤飞溅。
  5. 缓根: 换盆后先不要浇水,放置在通风散光处缓根一周左右(修根较多可延长)。之后再少量浇水,逐渐增加光照。

总结

多肉换盆是个细致活,但只要掌握了土壤和花盆的选择要点,再配合正确的操作,你的多肉就能在新家健康茁壮地成长。希望这份攻略能帮到你!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心得,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!

点评评价

captcha
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