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OOS

孩子只会“记住”不会“理解”?点燃好奇心,培养深度学习的7个科学方法

0 6 求知者小李 儿童学习深度理解探究精神
Apple

当孩子能将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复述出来,却在被问及“为什么是这样”时感到茫然,这常常让家长感到困惑和担忧。这不是孩子不聪明,而是他们的学习方式可能停留在“表面学习”阶段,缺乏对知识深层理解和探究的能力。

为什么孩子容易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”?

  1. 认知发展阶段的影响: 幼儿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,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尚在发展中。他们更容易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重复来记忆,对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。
  2. 教学环境的导向: 有时学校教育可能更侧重知识点的传授和记忆,而非探究过程。孩子习惯了被动接收信息,并以记忆结果来应对学习要求。
  3. 认知负荷的限制: 面对大量新知识时,孩子的大脑会优先处理和记忆表层信息,以降低认知负荷。深入思考“为什么”需要更多的精力和认知资源。
  4. 缺乏引导和提问: 如果家长和老师很少追问“为什么会这样”“你是怎么想的”,孩子就可能觉得记住结果就足够了,没有养成主动思考和探究的习惯。

从“记住”到“理解”:培养深度学习与探究精神的科学方法

深度学习不仅仅是记住事实,更是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,理解概念的内在逻辑,并能应用和迁移。以下是一些培养孩子深度理解和探究精神的科学方法:

  1. 多问“为什么”和“怎么样”:

    • 当孩子分享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时,不要止步于表扬他们的记忆力,而是温柔地追问:“哇,真棒!那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?”“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?”“如果换一种情况,结果会怎么样?”
    • 这些开放式问题能引导孩子跳出结果,思考背后的原因、过程和联系。即使他们回答不上来,提问本身也是一种思维训练。
  2.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复述或解释:

    • 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语言,而不是简单重复课本或老师的话,来解释一个概念或事件。
    • 比如,学完水的循环,让他画出来或讲一个关于水滴旅行的故事。这种“转述”的过程能检验他们是否真正理解,并帮助他们内化知识。
  3. 创造动手实践和探索的机会:

    • 很多科学原理通过动手操作更容易被理解。例如,学到浮力,可以在家里进行“沉浮实验”;学到植物生长,可以和孩子一起种植盆栽。
    • 实践活动让抽象概念具象化,孩子在观察和操作中能直观感受到“为什么”和“怎么样”。
  4.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:

    • 帮助孩子将新学的知识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、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。
    • 比如,学到地球自转和公转,可以联想到白天黑夜的交替、四季的变化,而不是孤立地记忆这两个概念。这种“网状”的知识结构更牢固,也更容易激发新思考。
  5. 培养阅读和批判性思维:

    • 鼓励孩子阅读各种科普书籍、纪录片,拓宽知识面,接触不同观点。
    • 在阅读时,可以引导孩子思考:“作者的观点是什么?”“有什么证据支持吗?”“有没有其他可能性?”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。
  6. 接受并鼓励“不知道”和“犯错”:

    • 当孩子被问住时,不要批评他们,而是肯定他们尝试思考的态度。
    • 告诉他们“不知道没关系,我们一起来找答案”或“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”。这能消除他们对犯错的恐惧,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和探索。
    •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、讨论,共同寻找答案,成为孩子学习的伙伴。
  7. 耐心和持续的引导:

    • 培养深度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家长持续的耐心和引导。
    • 不要期望孩子一下子就能从“记住”跳到“理解”,每一次的提问和互动,都是在为他们深度思考的习惯打基础。

引导孩子从简单的“记住”迈向深入的“理解”和“探究”,不仅能让他们在学业上走得更远,更能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解决能力。家长是孩子学习旅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,让我们一起努力,点燃孩子内心深处的好奇火花吧!

点评评价

captcha
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