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提到的困境在很多快速增长型公司都存在,尤其是在追求市场份额扩张阶段。高层往往只关注短期内新客户带来的直接销售额增长,而忽视了现有客户的巨大潜力。作为客户成功团队的负责人,你的感受非常真实且重要。要改变这种局面,我们需要一个能“用数据说话”的工具,把客户忠诚度这个抽象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务价值。
这里我推荐你深入了解并应用**客户生命周期价值(Customer Lifetime Value, CLTV 或 LTV)**这一核心指标和数据模型。
什么是客户生命周期价值(CLTV)?
客户生命周期价值,顾名思义,是指一个客户在与企业建立关系到关系结束的整个周期内,为企业带来的总收益或总利润。它不仅仅是客户首次购买的金额,更是未来所有购买行为、续费、升级以及通过口碑推荐带来的新客户价值的总和。
高层之所以看不到现有客户的价值,是因为他们可能只看到了单次交易的“投入产出比”,而没有看到一个忠诚客户在“全生命周期”内的长期价值。CLTV模型恰恰能弥补这个盲区。
为什么CLTV能直观展现客户忠诚度的价值?
- 从短期交易到长期关系的视角转变: CLTV强制我们将目光从单一的“新客户销售额”转向“客户关系的总价值”。一个客户越忠诚,他的生命周期越长,购买频率越高,购买金额越大,推荐新客户的可能性也越高,其CLTV就越高。
- 量化客户流失的成本: 当我们知道一个客户的平均CLTV后,就会清晰地认识到流失一个客户不仅仅是失去了一次购买,更是失去了其未来可能贡献的全部价值。这个“损失”比想象中要大得多。
- 指导资源分配: 通过比较客户获取成本(CAC)和CLTV,我们可以更理性地评估是投入更多资源获取新客户划算,还是投入更多资源留住和提升现有客户价值划算。通常,维护现有客户的成本远低于获取新客户。
- 预测未来营收潜力: 如果能有效提升现有客户的忠诚度,延长其生命周期,或者提升其在生命周期内的消费额,就能直接提高CLTV,从而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营收增长,而这正是高层希望看到的。
CLTV的简化计算模型
虽然CLTV的精确计算可以很复杂,涉及各种假设和折扣率,但为了向高层直观展示,我们可以从一个相对简化的模型入手:
CLTV = (平均每客户年收益 × 客户生命周期(年)) - 客户维系成本
或者更常用的模型:
CLTV = 平均订单价值 × 平均购买频率 × 平均客户生命周期
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些组成部分:
- 平均订单价值 (Average Order Value, AOV): 客户每次购买的平均金额。
- 平均购买频率 (Purchase Frequency): 客户在特定时间内(如一年)购买的平均次数。
- 平均客户生命周期 (Customer Lifespan): 客户与你的公司保持业务关系的平均时长。这个是衡量忠诚度的关键指标,客户越忠诚,生命周期越长。
- 客户维系成本 (Customer Retention Cost): 维持客户关系每年所需的平均成本。
举例说明:
假设你公司的:
- 平均订单价值 = 500元
- 平均购买频率 = 每年2次
- 平均客户生命周期 = 3年(假设是目前水平)
- 平均每年客户维系成本 = 50元
那么,目前的CLTV = (500元 × 2次/年 × 3年) - (50元/年 × 3年) = 3000 - 150 = 2850元。
现在,我们可以向高层展示:如果通过更好的客户服务、更积极的客户成功策略,我们将平均客户生命周期从3年提升到5年,同时客户维系成本每年增加100元(从50元到150元),会发生什么?
新的CLTV = (500元 × 2次/年 × 5年) - (150元/年 × 5年) = 5000 - 750 = 4250元。
通过这个对比,你可以直观地告诉高层:仅仅通过提升客户忠诚度,让客户多留两年,每个客户就能多贡献 4250 - 2850 = 1400元 的价值,这远超过了每年额外增加的100元维系成本。
如何利用CLTV说服高层?
- 展示现状CLTV: 首先计算出目前公司客户的平均CLTV,并清晰地展示出来。
- 设定提升目标: 根据客户抱怨和行业最佳实践,提出通过改善客户服务/成功可以提升的关键指标目标,比如:
- 将平均客户生命周期延长X年(直接对应忠诚度提升)
- 将平均购买频率提高X%
- 将客户流失率降低X%(流失率是生命周期的倒数,降低流失率即延长生命周期)
- 量化改进后的CLTV: 基于这些目标,重新计算并展示改进后的CLTV。对比新旧CLTV,量化出“因为投资客户成功而带来的每个客户额外价值”。
- 总价值估算: 将这个每个客户的额外价值乘以现有客户总数(或潜在能挽留的客户数),就能得出一个非常可观的“投资客户成功后可带来的总增值”,这个数字对高层来说将非常有冲击力。
- 对比客户获取成本(CAC): 进一步,你可以将CLTV与你的客户获取成本(CAC)进行对比。如果CLTV远高于CAC,那么你就有一个非常健康的商业模式。如果CLTV/CAC的比例不高,甚至接近1:1,那么说明你可能在“获取”上投入过大,而在“留存”和“增值”上投入不足,这是需要调整的明确信号。
- 可视化数据: 使用图表(如条形图、折线图)直观地展示CLTV的构成、变化趋势以及改进前后的对比。数字配合图形,效果会更好。
通过CLTV这个模型,你可以将客户忠诚度这一“软性”概念,转化为对未来营收有明确贡献的“硬性”指标。当高层看到具体的数字和可预测的收益时,他们对现有客户投入的看法就会大为不同。这不仅仅是说服,更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的战略沟通。祝你成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