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OOS

孩子课堂效率低,是补习还是另有妙招?一位家长的困惑与我的思考

0 10 教育观察员 孩子学习课堂效率课外辅导
Apple

看到您关于孩子课堂听讲效率低、成绩不理想的困惑,以及对课外辅导班的犹豫,我深有同感。这几乎是所有家长都可能面临的问题,既想帮助孩子,又担心给他们过大压力,适得其反。

首先,我们不妨先放下“补习”这个选项,从更广阔的角度来审视孩子听课效率低的原因。很多时候,问题并非出在孩子不聪明或者不努力,而是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。

孩子课堂“听不进去”的常见原因:

  1. 基础知识断层: 课堂内容往往是层层递进的。如果孩子在某个关键知识点上没跟上,后续内容就会像“空中楼阁”,自然听不懂,也就提不起兴趣去听。
  2. 注意力分配问题: 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,专注力发展有个过程。环境干扰(比如周围的同学、窗外的动静)、课堂内容枯燥、自身疲劳或焦虑都可能影响专注力。
  3. 学习风格不匹配: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偏好。有些孩子是视觉型学习者,需要看图表;有些是听觉型,通过听讲效果好;有些则是动觉型,需要亲身操作。如果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孩子的学习风格不匹配,孩子就可能觉得难以吸收。
  4. 生理或心理因素: 比如听力或视力不佳(即使是轻微的,也可能影响课堂接收)、睡眠不足、营养不均衡,甚至是情绪困扰、与同学老师关系不睦等,都可能导致孩子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。
  5. 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: 如果孩子觉得学习内容与自己无关,或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,自然会缺乏内在动力去主动吸收知识。

在考虑补习前,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:

第一步:细致观察与沟通

  • 观察孩子在家的学习状态: 写作业时是否容易走神?遇到难题是主动思考还是直接放弃?是否有条理地完成任务?这些都能反映他在课堂上可能存在的问题。
  • 与老师深入交流: 请老师描述孩子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,比如是在哪个科目、哪个环节容易分心?是完全不听,还是偶尔走神?是基础知识薄弱,还是理解能力有待提升?老师的一线观察往往最直接。
  • 和孩子耐心对话: 蹲下来,以平等的姿态问问孩子:“你觉得上课听不懂是什么感觉?”“有没有哪个老师讲课你觉得更容易听懂?”“有没有什么事让你上课时想东想西?”了解孩子的感受和真实想法,比指责或直接干预更重要。

第二步:从内部调整和家庭环境入手

在了解可能的原因后,我们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调整。

  1. 填补知识“漏洞”: 仔细梳理孩子近期学习的知识点,特别是与当前课程密切相关的前置知识。如果发现有断层,可以利用周末或课后时间,以更趣味、更互动的方式(比如小游戏、生活实例)和孩子一起温习,把基础打牢。
  2. 培养专注力:
    • 限定学习时间: 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孩子长时间专注,可以从15-20分钟开始,逐渐延长。期间可以有短暂的休息。
    • 创造无干扰环境: 减少家里的噪音,学习时关闭电视、手机等。
    • 主动学习方法: 鼓励孩子上课前预习,带着问题去听课;下课后回顾,尝试将所学内容讲给家长听,这能有效提升参与感和理解力。
  3. 激发学习兴趣:
    • 连接现实: 将书本知识与孩子的生活实际、兴趣爱好联系起来,让他觉得“学有所用”。
    • 肯定努力而非结果: 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和进步,及时给予鼓励,而非只看分数。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。
    • 共同阅读: 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,拓展知识面,培养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。
  4. 关注身心健康: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,均衡的营养,适量的体育活动。这些都是大脑高效运转的基础。如果发现孩子有持续的情绪低落或身体不适,及时寻求专业帮助。

课外辅导:是锦上添花还是徒增负担?

在尝试了以上方法后,如果孩子的学习状况仍未有显著改善,那么课外辅导班可以作为一个备选项。但请记住,它应该是“辅助”和“补充”,而非万能药。

  • 何时考虑辅导?

    • 有明确的知识短板: 如果通过观察和沟通,明确孩子在某个科目或某个知识点上确实存在理解困难,且学校老师难以提供个性化帮助时。
    • 学校教学方法不适合: 孩子在学校的大班教学中难以适应,需要更小班化、更个性化的教学方式。
    • 提升学习习惯和方法: 有些辅导机构注重教授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,这比单纯补习知识更有长远意义。
  • 选择辅导班的原则:

    • 针对性强: 避免盲目报大而全的班,选择能解决孩子特定问题的课程。
    • 重方法而非题海: 好的老师会引导孩子理解知识、掌握方法,而不是一味地刷题。
    • 尊重孩子意愿: 强迫孩子参加的辅导班,效果往往不佳。可以带孩子试听,听取他的感受。
    • 控制时间和强度: 确保辅导不会挤占孩子休息、娱乐和体育活动的时间,否则压力过大,容易产生厌学情绪。

总结:

孩子学习效率低,成绩不理想,确实让家长焦虑。但请相信,这往往是一个可以逐步解决的问题。与其急于给孩子“加码”,不如先花时间去理解孩子,找到问题的症结。我们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,给予他们爱、理解和支持,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,这比单纯的分数更重要。学习的旅程很长,保持耐心,和孩子一起成长,才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。

点评评价

captcha
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