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多肉的朋友们,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样的烦恼:心爱的肉肉突然叶片发黄、哗啦啦掉叶子,或者伸着脖子长得“面目全非”?网上资料不少,但总觉得零散不成体系,每次遇到问题都手足无措。别急,作为同样爱多肉、也在“踩坑”中成长起来的爱好者,今天就来给大家系统梳理一下多肉植物的那些常见问题,以及对应的诊断和防治方法,帮你更好地照顾你的“小可爱”们!
一、生理性问题:多数新手会遇到的“小状况”
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病虫害,而是环境或养护方式不当引起的。
1. 叶片发黄、萎蔫、掉叶
症状表现:
- 新叶发黄、老叶正常: 可能是新环境不适应或轻微缺水。
- 老叶发黄、干枯、掉落: 这是多肉植物正常的新陈代谢,底部叶片老化掉落属于正常现象。
- 整株叶片发黄、变软、透明状: 可能是浇水过多,土壤长期潮湿导致烂根,或者环境闷热不通风。
- 叶片边缘发黄、焦枯: 可能是光照过强,或突然暴晒造成灼伤。
可能原因:
- 缺水: 长期不浇水,叶片会消耗自身水分,逐渐发黄、变软。
- 浇水过多/烂根: 潮湿环境导致根系缺氧腐烂,无法吸收水分,叶片反而会表现出缺水症状(软塌、发黄、透明)。
- 光照不当: 长期阴暗导致徒长、叶色变浅;光照骤强导致晒伤。
- 环境不适: 温度骤变、通风不良、移栽应激等。
防治方法:
- 合理浇水: 遵循“干透浇透”原则,宁可少浇不可多浇。夏季和冬季休眠期减少浇水。如果已经烂根,需及时砍头,晾干伤口后重新扦插。
- 调整光照: 循序渐进地增加光照,避免突然暴晒。夏季高温时适当遮荫。
- 改善通风: 保持养护环境空气流通,特别是夏季。
- 检查根系: 如果怀疑烂根,及时脱盆检查,剪除腐烂部分,消毒后重新上盆。
2. 徒长(“仙人掌”变“大白菜”)
症状表现: 茎干拉长,叶片间距变大,叶色变浅,株型松散。失去了多肉原有的紧凑和饱满。
可能原因: 长期缺乏充足光照,植物为了争取光线,会拼命向上生长。
防治方法:
- 充足光照: 将多肉移到光照充足的地方,最好是能接受散射光的全日照环境。
- 控水: 徒长后适当减少浇水,有助于控制生长速度。
- 砍头塑形: 对于已经严重徒长的多肉,可以考虑砍头,将健康的茎干部分重新扦插,底部茎干也可能萌发侧芽。
二、常见病虫害:肉肉健康的潜在威胁
病虫害通常需要更专业的处理,但只要及时发现,大部分都能有效控制。
1. 介壳虫
症状表现: 叶片背面、叶腋、根部等处出现白色、棉絮状或蜡质的虫体。被害叶片发黄、枯萎,严重时整株衰弱甚至死亡。介壳虫还会分泌蜜露,引来黑霉病。
可能原因: 环境通风不良、盆土不洁、新引进植物带有虫卵等。
防治方法:
- 物理清除: 数量少时,可用牙签、棉签蘸酒精或稀释的洗洁精水擦拭、刮除。
- 喷洒药剂: 介壳虫爆发时,需喷洒专用杀虫剂,如吡虫啉、护花神等。注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,避免产生抗药性。
- 根部灌药: 对于根粉介,可使用内吸性杀虫剂(如呋虫胺)灌根。
- 隔离检疫: 新购入植物务必隔离观察至少两周,确认无虫害再与其他多肉放在一起。
2. 蚜虫
症状表现: 多肉植物新芽、嫩叶上聚集着大量绿色、黑色或红色的小虫子,通常肉眼可见。叶片会变皱、卷曲,生长停滞。
可能原因: 环境温暖潮湿,通风不畅。
防治方法:
- 物理清除: 数量少时,可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。
- 喷洒药剂: 喷施吡虫啉、啶虫脒等广谱杀虫剂。
- 肥皂水: 用稀释的肥皂水(浓度1%左右)喷洒,对蚜虫有窒息作用。
3. 小黑飞(土壤螨、蕈蚊)
症状表现: 盆土表面或周围有黑色小飞虫飞舞。虽然成虫本身不直接危害多肉,但其幼虫会啃食植物根系,导致生长不良。
可能原因: 盆土过于潮湿,有机质含量高。
防治方法:
- 改善环境: 保持土壤干燥,减少浇水频率,增加通风。
- 物理防治: 使用黄板诱捕成虫。
- 生物防治: 在盆土表面撒一层硅藻土,或使用生物农药(如苏云金杆菌)。
- 化学防治: 土壤中拌入内吸性杀虫剂,或使用专门的杀虫颗粒剂。
4. 真菌性病害(如黑腐病、烟煤病、叶斑病)
症状表现:
- 黑腐病: 茎干或叶片基部出现黑色斑块,并迅速向上或向下蔓延,组织软烂。是最可怕的多肉杀手。
- 烟煤病: 叶片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的霉层,影响光合作用,常与介壳虫、蚜虫分泌的蜜露有关。
- 叶斑病: 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,颜色由浅变深,中央有时会坏死穿孔。
可能原因: 高温高湿、通风不良、土壤带菌、植物体有伤口感染等。
防治方法:
- 预防为主: 保持良好通风,避免盆土长期潮湿,土壤消毒。
- 及早隔离: 发现病株立即隔离,避免传染。
- 黑腐病: 发现初期立即砍头,将感染部分彻底切除,伤口涂抹多菌灵或百菌清粉末消毒,晾干后重新扦插。
- 烟煤病/叶斑病: 清除受害叶片,喷洒多菌灵、百菌清、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杀菌剂。
三、养护小贴士:防患于未然
- 健康土壤: 使用透气性好、排水性强的多肉专用土,并定期更换。
- 合理光照: 大部分多肉需要充足的散射光,强光暴晒或长期阴暗都不可取。
- 控水得当: 掌握“不干不浇,浇则浇透”的原则,避免积水。
- 良好通风: 保持养护环境空气流通,尤其在潮湿季节。
- 定期检查: 经常观察多肉的叶片、茎干和盆土,及早发现问题。
- 隔离检疫: 新购入植物务必隔离观察。
多肉的养护是个细致活,但只要掌握了常见问题的诊断和防治方法,你的肉肉一定会越来越健康,越来越漂亮!希望这篇指南能帮助你解决困扰,成为一个更自信的“多肉园丁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