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你的多肉叶片发软、掉落,这确实是多肉植物生病时常见的“求救信号”,很多新手花友都会遇到这种情况,别太担心,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,大部分多肉都能恢复健康。根据你描述的症状,最常见且最需要警惕的,往往是根腐病,也叫烂根。
下面我就给你详细讲讲多肉常见病害的“症状图鉴”和治疗方法,以及一些用药建议。
一、症状诊断:你的多肉可能得了什么病?
1. 叶片发软、掉落,伴随茎部发黑、发软(最常见且危险:根腐病/黑腐病)
- 症状表现: 这是你描述的最主要症状。从底部叶片开始,逐渐向上,叶片变得透明、水化、发软,轻轻一碰就掉。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,你会发现多肉的茎秆(特别是靠近土壤的部分)开始变黑、发软、腐烂,甚至有异味。多肉整体看起来无精打采,生长停滞。
- 常见原因: 过度浇水是导致根腐病和黑腐病最主要的原因,尤其是在通风不良、土壤排水性差、气温过高或过低时。盆土长期潮湿,根部无法呼吸,就容易滋生真菌,导致根系腐烂,进而蔓延到茎部和叶片。
- 如何检查: 如果你怀疑是根腐病,需要立即将多肉从盆中取出。轻轻抖掉旧土,检查根系。健康的根系应该是白色或淡黄色,粗壮且有弹性。如果根系发黑、发褐色、软烂,一碰就断,那就是烂根了。同时检查茎部是否有黑点或腐烂的迹象。
2. 叶片出现斑点、白粉、煤烟状物(常见真菌病害)
- 白粉病: 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末状斑点,用手能擦掉一部分,但很快又会复发。会影响光合作用,导致植株衰弱。
- 叶斑病: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、黑色斑点,有时边缘会有黄晕。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、穿孔。
- 煤烟病: 叶片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煤烟状物,实际上是真菌在害虫(如蚜虫、蚧壳虫)分泌物上生长。虽然不直接侵害植物,但会阻碍光合作用。
- 常见原因: 高温高湿、通风不良、植株密度过大、环境不洁。
3. 叶片、茎部出现虫子、棉絮状物(常见虫害)
- 蚜虫: 聚集在新叶、嫩芽上,吸食汁液,导致叶片卷曲、变形。
- 蚧壳虫: 像白色或褐色的小“甲壳”,附着在叶腋、叶片背面或茎部,不易察觉。会分泌蜜露,诱发煤烟病。
- 红蜘蛛(螨虫): 极其微小,肉眼不易察觉。会在叶片背面造成细密的黄色或褐色斑点,严重时叶片发黄、枯萎,有时能看到细密的蜘蛛网。
- 常见原因: 环境不洁、新购植物携带、通风不良。
二、治疗方案:对症下药,步步为营
最关键的:针对根腐病/黑腐病(你的主要症状很可能是这个)
紧急抢救(斩首或砍头):
- 小心地将多肉从盆中取出,抖掉旧土,彻底清除附着在根部的泥土。
- 用锋利、消毒过的刀片(用酒精擦拭)仔细检查茎部和根部。将所有发黑、发软、腐烂的部分彻底切除,直到看到健康的白色或淡黄色组织为止。
- 如果发现茎部腐烂严重,健康的组织只剩下顶部,那就只能“砍头”了。将顶部健康的莲座部分切下,作为新的扦插材料。
- 切口用多菌灵粉剂(或百菌清、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杀菌剂)涂抹,或用草木灰、硫磺粉涂抹,帮助伤口愈合和杀菌。
- 将处理好的多肉(无论是带根还是砍头后无根)放置在阴凉、通风处晾干伤口,通常需要3-7天,直到切口完全干燥、形成愈合层。
重新上盆:
- 准备新的、排水透气性极佳的土壤(颗粒土含量建议70%以上,如鹿沼土、赤玉土、火山石等)。
- 准备新的或彻底消毒过的花盆。
- 待伤口晾干后,将多肉浅埋在新土中,先不要浇水,放置在通风明亮处。
- 第一次浇水时间: 如果是带根的植株,晾干后可以等2-3天再浇少量水;如果是砍头后无根的,需要等待一周甚至更长时间,待其生出新根后再少量给水。务必记住“不干不浇,浇则浇透”的原则。
针对真菌病害(如白粉病、叶斑病等)
- 物理清除: 及时摘除病叶,避免感染扩大。
- 改善环境: 增加通风,降低湿度,避免夜间浇水。
- 药剂喷洒:
- 白粉病: 可使用多菌灵、百菌清、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杀菌剂,按照说明书稀释后喷洒叶片,正反面都要喷到。通常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续2-3次。
- 叶斑病: 同样使用上述杀菌剂,或代森锰锌。
- 煤烟病: 先处理虫害(如蚧壳虫、蚜虫),煤烟病会自然消失。
针对虫害(如蚜虫、蚧壳虫、红蜘蛛)
- 物理清除: 少量虫害可以用棉签蘸酒精擦拭,或用细水流冲洗。
- 隔离: 发现虫害的多肉立即隔离,防止传染其他健康植株。
- 药剂喷洒:
- 蚜虫、蚧壳虫: 常见药物有护花神、吡虫啉、噻虫嗪等。按照说明书稀释后喷洒,注意喷到虫体上。对于蚧壳虫,需要反复用药,因为其蜡质外壳有保护作用。
- 红蜘蛛: 专用杀螨剂如阿维菌素、金满枝等。红蜘蛛繁殖快,需要连续用药。
三、用药指导与注意事项
重要提示:
- 先诊断,后用药: 未明确病害类型前,不要盲目用药。
- 仔细阅读说明书: 任何农药都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、使用方法、稀释比例和安全间隔期来使用。
- 小范围试用: 首次使用某种农药时,可以先在不显眼的一小部分叶片上试用,观察24-48小时,确认无不良反应后再大面积使用。
- 防护措施: 喷洒农药时,建议佩戴手套、口罩,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。
- 通风: 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喷洒农药,或将多肉移至室外通风处。
- 避免阳光直射: 喷药后避免立即暴晒,以免产生药害。
- 轮换用药: 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可能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。建议不同时期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。
- 多菌灵/甲基托布津: 这两种是比较常用的广谱杀菌剂,对多种真菌病害有效,尤其适合在处理烂根后浸泡根系或涂抹伤口。稀释比例通常是1:1000或1:800,具体看产品说明。
- 护花神: 这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多肉杀虫剂,对蚜虫、蚧壳虫等有一定效果,毒性较低,相对安全。
四、预防胜于治疗
- 控水是王道: 记住“不干不浇,浇则浇透”原则,尤其是在冬季、夏季休眠期以及阴雨连绵天气。
- 充足光照: 保持多肉接受充足的散射光或直射光,增强其抵抗力。
- 良好通风: 保持空气流通,降低湿度,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。
- 土壤透气: 使用排水性好、透气的多肉专用土。
- 定期检查: 经常观察多肉的叶片、茎部是否有异常,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- 新购植物隔离: 新买的多肉先隔离观察一段时间,确认无病虫害后再与其他植物放在一起。
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到你的多肉宝宝!照顾多肉就像照顾小宠物,需要耐心和细心。加油!